瘁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野芳雖晚不需嗟
長伴梅花不記年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壹日涼。
2. 形容人超脫的詞語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避世離俗 指逃避濁世,超脫凡俗。
出處: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誌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餐雲臥石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出處: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雲臥石人。”超然不群 超脫於世俗之外。
不與眾人合群。出處:《清史稿·吳文溥傳》:“[吳文溥]其為人有韜略,超然不群,能作蘇門長嘯。”
超然物外 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引申為置身事外。出處:宋·蘇軾《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
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
超脫於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
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超然遠舉 為超脫世事,遠由而去。出處: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間,遂超然遠舉,羈泊於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實亦少避其機阱也。”
超然遠引 為超脫世事,遠由而去。出處:清·姚鼎《伍子胥論》:“昔者嘗怪樂毅之於燕,伍子胥之於吳,皆以受任於先君之時,及至嗣子棄之,於是毅遂超然遠引,而子胥乃戀戀不去,終以諫死於吳。”
超然自得 超脫世事,自覺快樂和滿足。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東土祖師》:“光自幼誌氣不群,博涉詩書,尤精玄理,而不事家產,好遊山水,後覽佛書,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 超脫世事,安閑快樂。出處:漢·袁紹《與公孫瓚書》:“故為薦書懇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詐,謂天罔可吞,豪雄可滅。”
超然自引 指超脫世事,自動引退。出處:晉·陸機《豪士賦序》:“借使伊人,頗覽天道。
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
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出凡入勝 指超出了壹般,進入了極高的境界。
形容造詣精深,也指超脫世俗進入仙界。出處:《雍熙樂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塵寰)》:“點化的長生出凡入勝,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
後指僧道。出處:《莊子·大宗師》:“彼遊方之外者也。”
風流跌宕 跌宕:為人放縱,不拘束。氣度超脫,瀟灑放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願。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風流瀟灑 英俊有才華,氣度超脫。出處:明·徐復祚《紅梨記·投雍》:“素娘,似妳這般風流瀟灑,如花似玉,向在風塵,知心有幾。”
離世遁上 超脫世俗,回避君上。出處:《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離世絕俗 猶言離世異俗。指超脫世俗。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離世異俗 指超脫世俗。
出處:《莊子·刻意》:“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羚羊掛角 羚羊夜宿,掛角於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
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翩翩風度 翩翩:形容舉止瀟灑超脫。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
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超逸灑脫。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誼同年,見他翩翩豐度,藹然可親,都願和他親近進來了。”
飄飄欲仙 欲:將要。飄飛上升,像要超脫塵世而成仙。
多指人的感受輕松爽快。亦形容詩文、書法等的情致輕快飄逸。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蕭然物外 物外:自身以外的壹切。
形容極為超脫,不為俗情雜務所煩擾。出處:《清朝野史大觀》卷九:“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瀟灑風流 氣度超脫,風度大方。亦作“風流瀟灑”。
遺世拔俗 超脫世俗。同“遺世越俗”。
出處:明·張居正《與司成馬孟河書》:“夫遺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濟物者,大賢之宏量也。”遺世越俗 指超脫世俗。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啟》:“亦將有才人妙妓,遺世越俗,揚《北裏》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遺俗絕塵 指超脫塵俗而避世隱居。
出處:清·戴名世《和陶詩》序:“其後蘇文忠謫居海外,流離患難之際,深懲世網慨然有遺俗絕塵之誌。”遺形藏誌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處: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誌,與道相得。”遺形忘性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同“遺形藏誌”。出處: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
苦海無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