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磨煉的詩句

關於磨煉的詩句

1. 關於磨練的古詩

1、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陸遊《入瞿塘登白帝廟》

譯文:男子漢大丈夫貴在不屈不撓,成敗相比之下又算得了什麽呢?

2、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李白《豫章行》

譯文:其精誠可感,金石為開,豈能懼怕艱險?3、玉經磨多成器,劍拔沈埋便倚天。——王定保

4、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譯文:沈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譯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

6、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常從巧處生。——陸遊《讀史》

譯文:人們因為貧窮而發奮努力,考取功名,擺脫貧窮的現狀. 整日裏想著投機取巧,非法專營,鉆法律的空子常常違法違紀,導致嚴重的禍害。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佚名

譯文: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譯文: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壹)》

譯文: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0、君不見長松臥壑因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陸遊《讀書》

譯文:妳沒看見那高大的松樹嗎,它還在山裏的深溝大壑之中,不為人知的時候,只被風霜圍困,不見天日;但是壹旦等到運氣來臨的時候,它就會被朝廷征召,大展其用,可以支撐起皇帝的高堂廣廈。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2. 跟磨礪有關的詩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經壹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磨,不知義

頭懸梁,錐刺股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不是壹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壹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3. 關於磨練的詩句

1、古之立大誌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

——蘇軾2、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3、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陸遊4、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李白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6、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劉禹錫7、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困學勉行的工夫方得。

——朱熹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10、為學正如撐上船,壹篙不可放緩。——朱熹11、道足以忘物之得春,誌足以壹氣之盛衰。

——蘇軾1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13、君不見長松臥壑因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

——陸遊14、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15、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澤東1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佚名17、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常從巧處生。

——陸遊18、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19、玉經磨多成器,劍拔沈埋便倚天。

——王定保20、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

4. 形容磨礪的詩句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進學解》

應當隨時學習,學習壹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壹切.——高爾在

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李嘉圖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

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人生有世,事業為重.壹息尚存,絕不松勁.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機,奮勇前進.—— 吳玉章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王勃

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陸遊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壹書,增壹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清晨不起早,誤壹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壹生的事.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溫固而知新,可以為師已.

5. 關於磨練的古詩

1、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陸遊《入瞿塘登白帝廟》 譯文:男子漢大丈夫貴在不屈不撓,成敗相比之下又算得了什麽呢? 2、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李白《豫章行》 譯文:其精誠可感,金石為開,豈能懼怕艱險?3、玉經磨多成器,劍拔沈埋便倚天。

——王定保 4、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譯文:沈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譯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

6、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常從巧處生。——陸遊《讀史》 譯文:人們因為貧窮而發奮努力,考取功名,擺脫貧窮的現狀. 整日裏想著投機取巧,非法專營,鉆法律的空子常常違法違紀,導致嚴重的禍害。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佚名 譯文: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譯文: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壹)》 譯文: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0、君不見長松臥壑因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

——陸遊《讀書》 譯文:妳沒看見那高大的松樹嗎,它還在山裏的深溝大壑之中,不為人知的時候,只被風霜圍困,不見天日;但是壹旦等到運氣來臨的時候,它就會被朝廷征召,大展其用,可以支撐起皇帝的高堂廣廈。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6. 描寫磨礪的詩句

1、古之立大誌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

——蘇軾 2、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 3、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陸遊 4、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李白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 6、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劉禹錫 7、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困學勉行的工夫方得。

——朱熹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 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10、為學正如撐上船,壹篙不可放緩。——朱熹 11、道足以忘物之得春,誌足以壹氣之盛衰。

——蘇軾 1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3、君不見長松臥壑因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

——陸遊 14、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5、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澤東 1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佚名 17、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常從巧處生。

——陸遊 18、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19、玉經磨多成器,劍拔沈埋便倚天。

——王定保 20、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

7. 關於“磨練”的詩句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鑒賞: 《石灰吟》這是壹首托物言誌詩,作者是明代詩人於謙。

於謙是壹位與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壹位廉潔、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情。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壹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壹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

詩句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壹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創作背景: 於謙從小學習刻苦,誌向遠大。相傳有壹天,他信步走到壹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煆燒石灰。

只見壹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於是,12歲的於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人物簡介: 於謙- 夕陽紅百科 - 中國夕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1]。

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

八歲時,他穿著紅色衣服,騎馬玩耍。鄰家老者覺得很有趣,戲弄他說:“紅孩兒,騎黑馬遊街。”

於謙應聲而答:“赤帝子,斬白蛇當道。”下聯不僅工整,而且還顯露出他非同尋常的氣勢。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考中了進士,位列三甲第九十多名。 宣德初年(1426),任命於謙為禦史。

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

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潰敗,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於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戰後,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

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於謙遭誣陷被害。

後沈冤昭雪,贈太傅,謚肅湣,又改謚忠肅。遺有《於忠肅集》《於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