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超簡單的古詩

超簡單的古詩

超簡單的古詩,比如唐代駱賓王的《詠鵝》。

原文

詠鵝

駱賓王〔唐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壹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體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註釋

曲項:彎著脖子。

歌:長鳴。

撥:劃動。

創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壹個小村子裏。村外有壹口池塘叫駱家塘。有壹天,家中來了壹位客人。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客人跟著駱賓王走到駱家塘時,壹群白鵝正在池塘裏浮遊,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鑒賞

這首詩以壹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遊水嬉戲的神態,寫的極為生動活潑。

第壹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著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壹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著鵝說:鵝,鵝,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朝著天空唱歌。壹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征,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壹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遊泳的情形。小詩人用壹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壹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壹種變化美。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19—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禦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誌,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雲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