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雞的詩句
雞
唐·崔道融
買得晨雞***雞語,
常時不用等閑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
欲近曉天啼壹聲
賞析詩人以桀驁不馴的雄雞自喻,用不著像平凡公雞壹樣天天啼叫,只需在深山月黑風雨之夜,在晦明難辨之際,就那麽高啼壹聲,“雄雞壹聲天下白”,人們就會知道,黑暗已經過去,黎明即將到來!
雞
宋·釋智圓
檐前棲息傍蒿叢,風雨司晨爾有功。鸚鵡無能憑佞舌,侯門翻得養金籠。
賞析詩人以雞和鸚鵡做對比來諷刺世態,雞司晨有功,卻只能在屋檐、草叢安身;鸚鵡無能,卻可以憑著壹張會奉承的嘴得以安身於金籠之中。
雞
宋·張繼先
雞德靈居五,峨冠鳳彩新。五更大張口,喚醒夢中人。
賞析《韓詩外傳》:“雞有五德:首帶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敵敢鬥,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雞,古代稱作德禽,又稱燭夜。雄雞司晨,守夜有時,準時喚醒人們起床。
題金雞報曉圖
明·唐寅
其壹
武距文冠五色翎,
壹聲啼散滿天星。
銅壺玉漏金門下,
多少王侯勒馬聽。
賞析“壹聲啼散滿天星”,幾千年來,雞伴隨著中華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習俗,司晨守夜,寒暑往來,樂此不疲。雞這種守時報曉的美德,贏得了人們的贊譽,也享有農歷正月初壹謂之“雞日”的美名。
其二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壹叫千門萬戶開。
賞析鳳凰是華夏族的圖騰之壹,而雞則是鳳凰的比較重要的取材對象之壹,按《說文》所言,雞是將自己的長喙尖嘴貢獻給了鳳凰。《樂葉圖》稱“鳳凰至,冠類雞頭”,這是說鳳凰頭上的冠類似於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