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詞鑒賞、 送分、 快、 進。

詩詞鑒賞、 送分、 快、 進。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翻譯: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壹團旺火 .

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過華清宮》賞析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註釋:

華清宮:故址在陜西臨潼縣驪山上,是唐玄宗、楊貴妃的遊樂之地。回望:回頭遠望。繡成堆:形容驪山突兀而奇秀的景色。千門:華清宮的宮門。次第:壹個接壹個地。壹騎(jì):壹人壹馬的合稱。紅塵:指策馬疾馳時飛揚起來的塵土。妃子:指揚貴妃。

賞析:

杜牧,晚唐著名詩人,與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並稱為“小李杜”。杜牧擅長創作詠史絕句。《過華清宮》便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之壹。《過華清宮》同題作品***有三首,這是其中的第壹首。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壹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壹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揚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後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提示詩歌主旨。“壹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並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無人知”雖三字,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賞析

華清官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的驪山上,是唐代的行宮。這裏有溫泉,風景幽美,冬暖夏涼,李隆基和楊玉環常來遊樂。相傳楊玉環喜歡吃鮮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從四川、廣東壹帶飛馬運送到長安,為此跑死了許多人馬。《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是第壹首。這首詩通過運送鮮荔枝這壹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壹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展開,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繡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壹堆錦繡,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壹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於“繡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壹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壹騎如飛。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麽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松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壹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壹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裏送荔枝博取貴妃壹笑這樣壹件“小事”突現出來,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壹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壹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壹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絕 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詩句註解①遲日:出自《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因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②泥融:這裏指泥土滋潤。

詩歌鑒賞

公元759年7月,杜甫由華州經秦州、同谷,歷盡千辛萬苦,於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壹所草堂,從此開始了他人生最後階段的客居與漂泊生活。剛到成都草堂定居,作者從“壹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離亂生活進入了暫時安定的生活時期,內心有壹種放松、安適和愉悅感,這首小詩就寫於這個時期。全詩極富詩情畫意,意境明麗,格調清新。

第壹句從大處著筆,融情於景。“遲日”寫陽光,“江山”是寫浣花溪壹帶的山水,壹個“麗”字,描繪出初春出燦爛溫和的陽光普照大地,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情景。這就為全詩的春景圖展開了壹個明麗開闊的背景,充滿舒適歡悅的感情。第二句鏡頭拉近,鎖定春天特有的意象——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花草“香”,進壹步展現出明媚的春光,給人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鬧”枝頭、風送十裏花香的感受,將春的畫面點染得更加細致。

前兩句由遠而近,描繪了春天明麗闊遠的畫面,展現了春天的律動。後兩句選用典型的春天之物——燕子和鴛鴦,表現春天的生命活力,動靜結合。

第三句,勾畫動景。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使春景圖頓時生機蓬勃。“泥融”緊扣首句春回大地,陽光普照。第四句,描繪靜景。春日融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沙洲上靜睡不動。這句既照應“遲日”,又寫出了鴛鴦的悠閑自適。這兩句壹“飛”壹“睡”,相映成趣。

總之,這首絕句用壹、二句勾畫闊遠明麗的畫面,三四句點綴動靜相間的燕、鴛,於和諧統壹中,***同構成極富美感的春景圖畫,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也躍然紙上。詩句對仗工整,語言自然清麗,渾然無跡,是杜詩中別具壹格的篇章。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賞析:

代宗應寶二年(763),安史之亂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壹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壹

揮而就。這幅“春景圖“,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映襯成趣,明麗

開闊;人與物俱適,動與靜結合;壹派生機,千裏春色,不僅描繪

了祖國山川之多嬌,又表現了詩人心情之怡悅。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壹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妳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壹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壹團旺火,多麽綺靡,多麽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壹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壹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鑒賞要點]

1、"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

2、立足點: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壹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壹片孤帆"。

3、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br>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br>

[鑒賞要點]<br>

1、作者與友人的離別是愉快的,全無半點憂傷。黃鶴樓引發仙人飛去的聯想,增加了離別愉快的氣氛,因而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明快、歡悅的。<br>

2、①襯托。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錦,春意正濃中,襯托出離別時的愉快心境。<br>

②借景抒情。詩的後兩句是眼前景,流露出對朋友的壹片深情,對李白的向往之情。<br>

秋浦歌(其十五)<br>

李白<br>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br>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br>

[簡析]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壯誌未酬,人已衰老的怨憤和抑郁之情,借白發寫愁。<br>

2、整首詩運用了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大膽的誇張、想象,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重,由白發及愁,"比中有興"。末句用"秋霜"色白代指白發。<br>

江南春<br>

杜牧<br>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br>

[簡析]1、詩的前兩句,紅綠、山水、村郭、動靜、聲色映襯,寫同江南的絢麗明朗,後兩句煙雨朦朧,這是詩人運用典型化手法,概括把握住了千裏江南景物的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的特征。

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