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三國演義》詩壹(頌關羽):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三國演義》詩二(頌姜維)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
《三國演義》詩三(頌鄧艾)
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三國演義》詩四(頌周瑜)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
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
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2.形容能文能武的成語有哪些秉文兼武:猶言能文能武。
橫槊賦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劍膽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劍氣簫心:猶劍膽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劍態簫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同“劍氣簫心”。
琴心劍膽: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文武兩全: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武雙全: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允文允武:允:文言助詞。形容能文能武。
3.能文能武是成語嗎能文能武
解釋: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則為那善文能武人千裏。”
示例:清·錢采《說嶽全傳》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漢。”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如今知道朝裏那些老爺們都是能文能武,出力報效,所到之處,早已消滅了。”
註 音
néng wén néng wǔ
能文能武
註音:néng wén néng wǔ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文武雙全
成語故事賈母去世後,寶玉的病情有了好轉,他從此刻苦讀書,準備考舉人。賈府遭了賊人搶劫,損失了不少財物,還把妙玉尼姑給擄了去。賈府上下議論紛紛,賈蕓、賈薔等與家人在談論賊人的問題,他們相信朝廷的那些能文能武的老爺們會把他們消滅的。
4.關於文和武的成語文韜武略、
文恬武嬉、
文武雙全、
文治武功、
棄文就武、
文武之道、
偃武修文、
允文允武、
能文能武、
乃文乃武、
文武全才、
文修武偃、
文武兼備、
經文緯武、
文昭武穆、
文經武緯、
文修武備、
祖武宗文、
文經武略、
演武修文、
才兼文武、
善文能武、
揆文奮武、
秉文兼武、
聖神文武、
文覿武匿、
文弛武玩、
興文匽武、
秉文經武、
不文不武
5.帶有武字的詩句王建
卻回龍武軍前過,當處③教開②臥鴨池①。 宮詞壹百首 其九十三
韋莊
只應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白櫻桃
白居易
為問昭君月下聽,何如蘇武雪中聞。 賦得聽邊鴻
劉禹錫
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 寄毗陵楊給事三首 其壹
杜甫
周宣漢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其二
鳴玉鏘金盡正臣,修文偃武不無人。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其五
周曇
拒諫勞兵作禍基,窮奢極武向戎夷。 隋門 煬帝
羅隱
忍交孫武重泉下,不見時人說用兵。 題杜甫集
胡曾
至今漢武銷魂處,猶有悲風木②上來。 詠史詩 望思臺
侯景長驅十萬人,可憐梁武坐蒙塵。 詠史詩 金陵
鐘謨
三年耀武群雄服,壹日回鑾萬國春。 獻周世宗
高崇文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號將軍。 雪席口占
崔峒
而今用武爾攻文,流輩幹時獨臥雲。 送賀蘭廣赴選
曹鄴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題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