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遍植古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禦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征性圖案,豐富多彩。
浮碧亭位於禦花園的東北,亭北正對倚園北墻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萬春亭。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通面闊約8米,前出抱廈,下有東西長的矩形水池,池上橫跨單券洞石橋,亭坐落於橋上。
亭和抱廈頂均為綠琉璃瓦黃剪邊,攢尖頂上安琉璃寶頂。壹鬥二升交蔴葉鬥栱,檐枋下安華板,方柱。亭東西兩側為石雕欄板,同時也是橋的欄板,南北兩面在石欄板中間設兩步臺階為亭的出入口。
方亭內天花正中有雙龍戲珠八方藻井,周圍為百花圖案天花,檐下蘇式彩畫,抱廈三面開敞。
池中水引自護城河,池壁雕有石蟠首出水口,池中芙蓉出水,遊魚穿泳,為禦花園的景色增添了清新活潑的情趣。
萬春亭在禦花園東部,1536年建。亭為重檐,上圓下方,合於"天圓地方"的說法。東方與春季對應,故名萬春,即天地長春之意。
延暉閣位於禦花園內西北,北倚宮墻。明代初建時名為清望閣,清代重修時取延駐夕陽光輝之意。
閣坐北面南,三開間,外觀為上下兩層,其內部兩層之間有壹暗層,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開門,燈籠框隔扇門6扇,兩次間為燈籠框檻窗。閣之上層回廊環繞,玲瓏輕盈。
清代宮廷從八旗遴選秀女進宮的活動也在此舉行。
延暉閣高居宮墻之內,與花園東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登臨高閣,或俯視園中景致,或北望景山,都風光綺麗,據說在冬季天氣晴朗的日子,這裏還可以看到西山的積雪。清代乾隆、道光和鹹豐等皇帝都留有吟詠此閣的詩句。
在延暉閣西為位育齋,嘉靖年間曾更名玉芳軒,清代恢復了位育齋的名稱。
位育齋坐北面南,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兩次間為支摘窗。位育齋前有魚池壹座,中跨拱橋,橋上建有壹亭曰澄瑞,清雍正時此齋曾作為佛堂。
澄瑞亭位於禦花園的西北,正北為倚園北墻而建的位育齋,正南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開間,通面闊約8米,前出抱廈,下有東西長的矩形水池,池上橫跨單券洞石橋,亭坐落於橋上。
亭和抱廈頂均為綠琉璃瓦黃剪邊,攢尖頂上安琉璃寶頂,壹鬥二升交葉鬥栱,檐枋下安華板。亭東西兩側的石雕欄板亦為橋的欄板,蕉葉紋望柱頭。亭南北兩面設踏步,作為進出口。方亭內為金龍圖案井口天花,正中有雙龍戲珠八方藻井,檐下龍錦彩畫,抱廈三面開敞。
澄瑞亭以南就是千秋亭,1536年建。亭平面呈形,是由壹座方亭各面出抱廈形成。四面抱廈前各出白玉石臺階,周圍白玉石欄板,綠色琉璃檻墻飾黃色龜背錦花紋,檻窗和隔扇門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龍錦彩畫。重檐攢尖頂,下層檐施單昂三踩鬥栱,下層檐以上改成圓形,施單昂五踩鬥栱。
圓攢尖頂,明稱"壹把傘"式,黃琉璃竹節瓦。寶頂是由彩色琉璃寶瓶承托鎏金華蓋組合成的。上圓下方的屋頂取仿"天圓地方"的古明堂形制。
亭內天花板繪雙鳳,藻井內置貼金雕盤龍,口銜寶珠。兩亭色彩絢麗,造型精美,可稱是宮中亭子之最。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臺等。
禦花園內有兩座井亭,坐落在萬春亭和千秋亭以南,東西遙相對應。
亭平面方形,四柱礎刻覆蓮,面闊1.9米,四周繞以石欄板,石洩水槽,井在亭子中心,均用漢白玉石制作。東邊壹座梁枋繪花草枋心蘇式彩畫,西邊繪海漫斑竹。
井亭的特點是頂上部做"盝頂",正中開露天洞口,形狀隨同井的平面,正對下面的井口,為的是采光以便看視井中水面,亦方便掏井,利於長竿上下。
禦花園井亭還有壹個特點,就是方形平面的建築頂都是八角形。頂的形狀改變是在四柱上端采用擔梁,擔梁兩端懸挑著另壹根懸空的梁,於是四方改成八方。八角攢尖頂中間落平,開八角形洞口,頂覆黃琉璃瓦,八對合角吻,八條脊,脊端安仙人走獸。
西邊的亭內架有兩根橫木,中間安著滑輪,是當年打水的遺跡。宮內井亭很多,但是像這樣結構巧妙,造型嬌小精麗是絕無僅有的。
堆秀山也是在明代建立的,後來,奉神宗朱翊鈞之命拆去,於同年在其基礎上改築堆山,用太湖石疊高14米而成,山頂築有亭子壹座,名為"禦景亭"。
亭平面方形四角攢尖夔金寶頂,自亭上可俯瞰宮苑,遠眺紫禁城、景山、西苑盡在目中。山北依宮墻,高約10米。
疊石山腳正面中間有券洞門,洞門上額有壹題名為"堆秀"的匾,使用滿漢兩種文字,門內有石洞,內為磚砌穹隆式石雕蟠龍藻井。
"禦景亭"和"堆秀"之名皆為明萬歷皇帝所賜,清代仍保留著明代的舊稱。東側山腳石壁上還刻有乾隆皇帝所題的"雲根"兩字,以贊賞石山似層雲疊起之美。
堆秀山雖是疊砌壘垛的假山,但由匠師們精心設計和巧妙地使用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太湖石,在比較狹小的地面上,拔地騰空而起,疊壘成壹座怪石嶙峋、巖石陡峭的崇石峻嶺。
山上有些石塊酷似雞、狗、豬、猴、馬、兔等"十二生肖"的動物形狀,或臥或站,姿態各異,吸引人們去揣摩猜測,因而增添了觀賞的趣味。
禦景亭高聳於堆秀山上,是宮苑中眺望風景的絕佳之處。這裏原是明代觀花殿的舊址,萬歷間改堆假山。山的東西山石間各有登道,拾級而上可達山頂禦景亭。
亭子平面方形,四柱,壹鬥二升交蔴葉鬥栱,攢尖頂,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面設隔扇門。四周圍繞著漢白玉石欄板。亭內天花藻井,面南設寶座。
禦景亭是皇帝和皇後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的地方。
絳雪軒位於禦花園東南角,繹雪軒的門窗裝飾均為楠木雕刻,窗欞雕有"萬壽無疆"花紋,乾隆皇帝常到絳雪軒吟詩作賦。
當時絳雪軒前有五棵海棠樹,每當花瓣飄落時,宛如紅色雪花紛紛降下壹般,遂將此軒名為繹雪軒。乾隆皇帝曾有"絳雪百年軒,五棵峙禁園"的詩句。軒前琉璃花壇裏有壹簇極為罕見的太平花,這是晚清時西太後命人從河南移來栽種於此處的。
養性齋是壹座樓閣式藏書樓,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以後,曾聘請教師在這裏教他學習英語和數學。
絳雪軒的門窗為楠木本色,沒有任何的油飾。柱、框、梁、枋都飾有斑竹紋彩畫,樸實淡雅。軒前的琉璃花壇制頗為精致,壇內疊石為山,栽有牡丹等名貴花木。原來軒前有海棠樹5棵,每當花瓣飄落時,宛若雪花片片繽紛而降,遂名絳雪軒。
晚清時,慈禧命從河南移來太平花,代替了古海棠。花壇前豎立壹遠古木質化石柱也十分珍奇,上刻乾隆帝禦題詩句。
養性齋位於禦花園西南角,後依宮墻。齋為兩層樓閣式,坐西面東,齋前疊石環抱。1754年於樓兩端向前各接出3間,改建為轉角樓,建築平面遂呈"凹"字形,與花園東面的絳雪軒正凹凸相應。
清嘉慶和道光兩帝經常前來此齋,清遜帝溥儀曾將他的英文教師莊士敦安排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