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村居》,作者是清代的壹個著名詩人高鼎。這個詩人在文學史上也沒有多大的名氣。不過這首古詩流傳甚廣,也使得他的名字在文學史上被保留了下來。這首古詩當中的“忙趁東風放紙鳶”,就是寫的童年人們在放風箏。
2、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去地漸高人眼亂,世人為爾羽毛全。風吹繩斷童子走,餘勢尚存猶在天。愁爾壹朝還到地,落在深泥誰復憐。
最早描寫放風箏的詩歌應是唐代元稹,他寫的這首詩《有鳥》,詩風淺直易懂,借物諷人,意味深遠。
3、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唐代另壹位詩人高駢寫有壹首《風箏》,這裏描寫了風箏發出的聲音,像串串流動的音符,又如裊裊不絕的絲竹,讓人感悟到風箏音樂的無窮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