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考綱改了,詩歌鑒賞題怎麽考

考綱改了,詩歌鑒賞題怎麽考

要解決這壹問題首先應了解《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要求。《考綱》要求是: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這就明確告訴我們:作為鑒賞材料的古代詩歌(包括詞、曲)是淺易的而不是艱深的、晦澀的、爭議大而莫衷壹是的;它不會有太多的典故(有,也是中學教材中出現過的),對背景材料也不會作過多的了解;它篇幅短小,詩當是絕句或律詩,詞當是在中調以下,曲當是小令;它應當是文質皆美的、膾炙人口的或蘊含哲理的;鑒賞的重點是形象、語言、技巧和思想。

命題的方式壹般是2~3個小題。題型可能會有以下幾類:壹類是對詩歌內容的認知。包括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如2002年高考試題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中的“折柳”寓含的意義,又如“王楊盧駱當時體”中的“王楊盧駱”指哪四個人,“當時體”怎樣講,等等;包括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如辛棄疾《清平樂》“茅檐低小”寫的是什麽樣的生活;包括對詩歌主旨的認知,如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什麽主題;還包括對詩歌風格(豪放、婉約)等、感情情基調(清幽、閑適、憤懣、惆悵)等的認知。另外壹類是對所給的詩寫壹段鑒賞文字,它要求考生對詩歌的表現形式(即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進行鑒賞評價,也可以要求對內容進行評價,字數在100字左右。還的壹類是給兩首寫作內容相近的詩,要求比較它們的優劣。

2002年北京高考題就是把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暢當的《登鸛雀樓》進行比較,說說王詩比暢詩更勝壹籌的原因。當然具體的題型可能有些小的變化,但大的方面卻是不會變的。

  其次談談做詩歌鑒別題的壹般操作過程。

1、仔細審讀題幹,明確命題指向

鑒賞詩歌難免“見仁見智”,考生可以憑借自己的理解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這既符合

閱讀文學作品的規律,又體現了創新教育的要求;但高考作為選擇性考試又的自身的特點,定會對題目作必要的限制。因此審題壹定要細,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對詩歌某壹方面設問,還是對詩歌綜合要求進行整體鑒賞評價?2002年高考全國卷就只對李白的絕句中的“折柳”設問,而北京卷則要求對王之渙和暢當的兩首同題詩《登鸛雀樓》作整體比較,說明王詩更勝壹籌的原因。所以在答題時壹定要根據題目要求作答,不能粗心大意,答非所問。

2、把握詩歌主旨,選準賞析目標

作為高考試題的詩歌不會太艱深,不會讓許多考生都讀不懂(同學們要註意的倒是另壹

種傾向,人為拔高,發掘微言大義,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且所選材料內涵壹定較為豐富,呈多角度、多側面的特點,能給考生提供壹定自由發揮的空間。作題時應在基本把握主旨的基礎上迅速確定妳的賞析點。賞析詩歌可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方面入手。就思想內容而言,壹般可從以下8方面確定賞析點:⑴ 愛國主義,反抗異族入侵;⑵ 譴責暴君暴政;⑶

譴責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⑷ 關心、同情民族疾苦;⑸ 表現作者自身的高尚情操;⑹ 對親情、友情、愛情的謳歌;⑺ 熱愛自然、謳歌大好河山;⑻ 蘊含哲理,啟迪人生。從形式(語言、表現手法、藝術風格等)的賞析則可以著重從以下8方面考慮確定賞析點:⑴ 詩中有畫(色彩搭配、點面結合、動靜結合、高低錯落等);⑵ 情景交融(以景寫情、以情寫景、情為景生、景為情染等);⑶ 對比映襯(以靜襯動、以動襯靜、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