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的語序顛倒

詩歌的語序顛倒

偉大詩人杜甫在這壹方面是最突出的榜樣。

王彥輔說:“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語,多顛倒用之,語峻而體健,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之類是也。”

這兩句古詩出自杜甫的壹首唐詩,題目是《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其中最經典的詩句,所表達的意思也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但是經過語序這麽壹顛倒,切更加賦予詩句濃烈的懷鄉之情,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古典詩詞當中很常見。杜甫曾經運用過,其他的詩人也曾經應用過。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描寫壯麗山河的經典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就采用了倒裝的形式。原指的“黃河流入海”,平鋪直敘呆板無奇,壹改為“黃河入海流”,壹下子便有了意境開闊之感。

在劉禹錫的筆下,更是為了追求詩歌的平仄和節奏,有意識地將詩句進行倒裝。劉禹錫經典懷古唐詩《石頭城》當中,有“

白居易《長恨歌》當中也有這樣的例子,“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就是因音節節奏關系而顛倒的。我們之前背誦古詩很容易感覺到其中節奏的變化,尤其是七言古詩大多都是223的節奏形式。“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原本表達的是“行官見月色傷心,夜雨聞鈴聲斷腸”,太過於散文化了,根本就不是圓潤的詩歌語言。

經過倒裝之後,使得這樣的詩歌句子更加富有節奏感和音律美。

另外在王維的筆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同樣也采用了倒裝的形式。正常的順序應該是:因為漁舟下才會蓮動,因為浣女歸才會竹喧。但是經過精巧的倒裝之後,不但更加符合律詩的音律要求,更賦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