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武功很厲害的詩句

形容武功很厲害的詩句

1. 關於武功的詩句

2. 關於武功詩句

關於武功的詩句 1. 形容武功的詩句

1.《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3.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

4.八百裏分為麾下炙,五十弦翻賽外聲。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

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7.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2. 形容武功的詩句

1.《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zhidao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回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3.想當年,金戈鐵答馬,氣吞萬裏如虎 。4.八百裏分為麾下炙,五十弦翻賽外聲。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7.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3. 關於武術的詩句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以下是對武術的描寫,傳統武俠小說裏都反復引用: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另,“昔有佳人公孫氏,壹舞劍器動四方”是描寫的劍舞, 不是武術。俠客行是寫的“俠客”,武術方面沒怎麽描寫。

4. 贊美武功的詩句

李白《俠客行》- -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我愛番茄928 2014-07-10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八百裏分為麾下炙 五十弦翻賽外聲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5. 贊美武術的詩句

1、《破陣子 》——南宋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解釋:半夜裏仗著酒勁挑燈觀摩自己的寶劍,心思已飛到了當年吹角連營的時候。

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美餐,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2、《白馬篇》——唐代 李白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解釋:妳酒後風采飛揚,三杯下肚,笑弄寶刀。

妳殺人如剪草,與劇孟壹同四海遨遊。3、《結客少年場行》——唐代 李白少年學劍術,淩轢白猿公。

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

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壹杯酒,殺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解釋:荊軻在少年時劍術非凡,出劍之快可以砍殺山中靈敏的白猿,劍術之精足以射殺天上的鴻雁。

荊軻生來就有萬夫難當之勇,佩上劍更是添了幾許英雄氣概。結交的人有劇孟這樣的人物,壹同在新豐喝酒,不醉不罷休。

荊軻的勇猛,在市井中殺人,可見其膽大,從容飲酒,可見其淡定,是很有定力的人。而且認為害怕易水寒冷是羞恥的,有氣貫長虹之勢。

擴展資料武術來源作用個人自保原始社會:強弱爭鬥,壹方動戈,繼而出現武。武,止戈為武,消停戰事而來。

武術,消停戰事的技術。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通過武化流傳,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

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安國強民課程國家、社群: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

又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030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壹。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壹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作用,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關於武功武功,在個人,是制止侵害,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功力;在國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6. 描述壹個人武功好的古詩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註釋:

1. 這是壹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壹首。行,這裏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俠客行》是漢樂府雜曲歌辭之壹,六朝多有擬之者。李白之擬古辭,每以其豪縱雄慨之氣,繼承而又發展了樂府詩,《俠客行》、《結客少年場行》諸篇,自有李白獨具風格。

2. 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 吳鉤:寶刀名,刃彎。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4. 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 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 信陵:指魏公子無忌,後封為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壹,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7. 朱亥、侯嬴:《史記魏公子到傳》中的兩個隱士異人,公子無忌禮遇之。後幫助公子擊退秦軍,解救了趙國之急。朱本是壹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 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 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 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壹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妳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 西漢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楊雄寫的壹部哲學著作,***十卷,以“玄”為中心思想,相當於《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賞析: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壹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壹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壹筆.

7. 關於“武術”的詩句有哪些

1、《遊俠篇》唐陳子良

洛陽麗春色,遊俠騁輕肥。水逐車輪轉,塵隨馬足飛。

雲影遙臨蓋,花氣近薰衣。東郊鬥雞罷,南皮射雉歸。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2、《雜曲歌辭》唐溫庭筠

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闕。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餘血。

白馬夜頻嘶,三更霸陵雪。

3、《儒俠》佚名

鐵馬照山河,寒衣伴楚歌。

書香滌月影,墨韻蕩秋思。

葬劍悲聲切,拈花恨意遲。

君侯何所寄?柳絮怎堪拾。

4、《夢李白二首·其二》唐杜甫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5、《荊軻 》佚名

丹心負美名,撫築傲俠群。

劍映秦都月,風嘯易水雲。

悲歌成壹笑,烈酒過千巡。

鑄劍當折劍,英雄我與君。

關於武功詩句 1. 形容武功的詩句

1.《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3.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

4.八百裏分為麾下炙,五十弦翻賽外聲。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

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7.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2. 形容武功的詩句

1.《俠客行》唐·李白 趙客zhidao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回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3.想當年,金戈鐵答馬,氣吞萬裏如虎 。4.八百裏分為麾下炙,五十弦翻賽外聲。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6.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7.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3. 贊美武術的詩句

1、《破陣子 》——南宋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解釋:半夜裏仗著酒勁挑燈觀摩自己的寶劍,心思已飛到了當年吹角連營的時候。

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美餐,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2、《白馬篇》——唐代 李白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解釋:妳酒後風采飛揚,三杯下肚,笑弄寶刀。

妳殺人如剪草,與劇孟壹同四海遨遊。3、《結客少年場行》——唐代 李白少年學劍術,淩轢白猿公。

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

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壹杯酒,殺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解釋:荊軻在少年時劍術非凡,出劍之快可以砍殺山中靈敏的白猿,劍術之精足以射殺天上的鴻雁。

荊軻生來就有萬夫難當之勇,佩上劍更是添了幾許英雄氣概。結交的人有劇孟這樣的人物,壹同在新豐喝酒,不醉不罷休。

荊軻的勇猛,在市井中殺人,可見其膽大,從容飲酒,可見其淡定,是很有定力的人。而且認為害怕易水寒冷是羞恥的,有氣貫長虹之勢。

擴展資料武術來源作用個人自保原始社會:強弱爭鬥,壹方動戈,繼而出現武。武,止戈為武,消停戰事而來。

武術,消停戰事的技術。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通過武化流傳,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

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安國強民課程國家、社群:楚莊王曰:夫文止戈為武。

又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030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財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壹。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在楚莊王之前。楚國壹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作用,稱霸中原,威名遠揚。

關於武功武功,在個人,是制止侵害,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功力;在國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4. 贊美武功的詩句

李白《俠客行》- -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我愛番茄928 2014-07-10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八百裏分為麾下炙 五十弦翻賽外聲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壹身轉戰三千裏,壹劍曾擋百萬師.

5. 關於武術的詩句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以下是對武術的描寫,傳統武俠小說裏都反復引用: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另,“昔有佳人公孫氏,壹舞劍器動四方”是描寫的劍舞, 不是武術。俠客行是寫的“俠客”,武術方面沒怎麽描寫。

6. 描述壹個人武功好的古詩

李白-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註釋:

1. 這是壹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壹首。行,這裏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俠客行》是漢樂府雜曲歌辭之壹,六朝多有擬之者。李白之擬古辭,每以其豪縱雄慨之氣,繼承而又發展了樂府詩,《俠客行》、《結客少年場行》諸篇,自有李白獨具風格。

2. 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 吳鉤:寶刀名,刃彎。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壹樣明亮。

4. 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 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 信陵:指魏公子無忌,後封為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壹,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7. 朱亥、侯嬴:《史記魏公子到傳》中的兩個隱士異人,公子無忌禮遇之。後幫助公子擊退秦軍,解救了趙國之急。朱本是壹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 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 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壹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 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壹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妳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 西漢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楊雄寫的壹部哲學著作,***十卷,以“玄”為中心思想,相當於《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賞析:

李白這壹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壹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壹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壹筆.

7. 走進武功詩詞

三月,走進武功

武功是李白眼中的壹片天,

是唐王的第壹聲啼哭,

是高皇的後裔留給,

秦腔的激昂,

是後稷含淚難以拋舍公劉,

八百裏的秦川,

壹出川口,

文王把壹片麥浪,

虔誠的奉獻給周祖,

武王把壹面面牛拉鼓,

獻給周人的***同祖先,

黃土無語,

渭水壹望無際的東流而去,

壹直流到了成周的洛陽,

流到了,

泰伯的文身斷發,

流到了落魄的周鼎四處遊蕩,

流到了鹹陽秦王的利劍,

劃破了炎黃二帝千年的期盼,

秦俑裏流淌著武功後稷的血脈,

記憶的滄桑流過了,

白起的無奈,

流過了秦王西尋探母的遺恨,

流過了明皇的眼淚,

流過了武功大平原的萬年坦蕩。

8. 有描寫古代學武功的詩句嗎

這個“學”不好找,武功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 曹植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足支〕。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

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壹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孫氏,壹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壹。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氵項〕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