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這首詩用了反復、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
反復——(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比喻——(我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排比——(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
《雨巷》中,詩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擴展資料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壹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壹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
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裏”。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壹個丁香壹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麽、追求什麽,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壹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壹般的淒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之壹。因詩作《雨巷》壹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