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有喜歡三國英雄的朋友,因為不忿魏蜀吳三家互爭數十年,俱都為人作嫁,反而是曹魏權臣司馬氏取而代之,攻滅蜀吳壹統天下的結局,
便大肆鼓吹此後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神州陸沈……乃至於西晉亡國時二帝被俘,為胡人劉聰所殺,東晉亡國時司馬氏皇族更被宋武帝劉裕斬盡殺絕,皆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些“亂臣賊子”的所謂報應。
晉宣帝:司馬懿
甚至石勒這個羯人後趙政權的開國君主,基於他和晉朝為死敵的立場,譏諷司馬氏“欺孤兒寡婦得天下”,也被他們奉為至理名言。
殊不知石勒原系羯人壹介亡虜,被匈奴漢國劉氏擢拔為大將,委以方面大員之任,卻反叛自立,取而代之,而匈奴貴胄、舊日同僚也被他大肆殺戮,其生平行徑按最寬泛的封建君臣觀,同樣也是篡逆之徒,又有何資格來鄙薄司馬懿“不忠”呢?
後趙高祖明皇帝:石勒
司馬懿雖然統軍能力不及諸葛亮,直接對壘時屢次避戰,但能和被後世“三代以下壹人”的國士無雙之才持久抗衡,令其屢次北伐無功,也算殊能難得。此外司馬懿更有閃電戰奔襲上庸滅孟達、百日掃平遼東公孫氏、多次對東吳用兵取得大勝的戰績,
對比東晉名將祖逖,不過數千人馬的壹支孤軍北伐,便勢如破竹收復河南,石勒便再也不敢與之敵對,反而要主動遣使求和,此酋區區這點本事,比之司馬懿,相差何止千百倍?
時晉征北將軍祖逖據譙,將平中原。逖善於撫納,自河以南多背勒歸順。勒憚之,不敢為寇。
石勒貶損曹操、司馬懿的話,首先不過是基於自己和司馬氏晉朝為生死大敵的立場,壹時泄憤之語,並通過貶損魏、晉兩代中原王朝的實際開國君主,來達到打擊此時在他統治下的北方漢人的民心士氣罷了。
晉王朝發端,起於司馬懿“西拒諸葛,東破遼東”,對曹魏王朝本就有力挽狂瀾的擎天之功。若無司馬懿力阻,以諸葛孔明國士無雙之才,北定中原三興炎漢,原是必然。 高平陵之變,司馬家三千死士決死突擊,剿殺曹魏宗親勢力,方得國家大權。
至於司馬氏斬殺高貴鄉公曹髦之事,殊不知曹髦並非皇子,不過尋常宗室,亦從來並非有先帝遺詔指定、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其人本為權臣司馬氏立之為帝,統治合法性全有賴於司馬氏,既如此,當他不聽話時,權臣又為何不可誅之?
瞧瞧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嫡系子孫,壹個皇帝,三個諸侯王,(後少帝劉弘、梁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是怎樣被壹幫“安漢功臣”(周勃、陳平、灌嬰們)強行宣布為足下非劉氏子,不當立,而斬盡殺絕的?
曹髦定要依仗天子名號,致司馬氏於死地,司馬家族若不果斷將其斬殺,難不成反而要乖乖伸長脖子,等著他殺不成?
魏廢帝( 高貴鄉公 ): 曹髦
會作如是想的,都是信了明清君主權力登封造極之時,那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謬論,全然不懂何為真正的先秦士風,漢魏風骨,那就是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若世上本無司馬懿其人,殫精竭慮擋住諸葛亮北伐兵峰,則曹魏亡於蜀漢,屆時曹操曹丕曹睿,俱要如王莽壹般世世代代背上逆臣罵名,又哪裏輪得到曹髦這種黃口小兒妄自尊大,道寡稱孤? 因此,縱是曹操曹丕在天有靈,泉下有知,他們也必是寧可亡於自己的臣子司馬氏,終究能被承認為正統皇朝,而絕不願如王莽新朝壹般,亡於死灰復燃的“第三漢朝”。
司馬懿與曹丕:
繼司馬懿平遼後、又有司馬師定淮、司馬昭滅蜀、司馬炎滅吳,三代四位傑出君主前赴後繼,歷時數十年之功,金戈鐵馬打下江山,終結漢末三國亂世。統壹天下靠的同樣是赫赫鐵血武功,絕非王莽之流真正“欺孤兒寡婦”,純粹靠政治鬥爭奪權的篡逆之徒可比。
晉文帝:司馬昭
司馬炎統壹後,以寬仁治國,平反過往冤案,寬待政敵後人,努力實現政治和解,建立了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數十年的“太康盛世”,因此也收攬了大量人心。
晉武帝: 司馬炎
後雖有“八王之亂”同室操戈,但西晉都城被匈奴軍攻破時,尚有神州大半疆土,只是被胡人成功打出了斬首戰術。
而東晉王朝多則盡占黃河以南之地,少則也據有東吳故地不失,絕大多數時候的國力,都並不是四分五裂的北方諸多政權所能抗衡的。因此在那個“神州陸沈”的黑暗年代裏,晉朝依舊是天下漢人都認可的華夏正朔之所在。
從祖逖開始,到劉裕為止,百年時間裏,東晉多次北伐中原,收復河南山東地區的大片疆土。晉軍兵鋒所向披靡,前後五次收復洛陽,其武功之盛,冠絕此前之後歷代南朝,即使名將輩出的南宋王朝,亦不能與之比。
正因為晉軍軍威之強,足以令胡人破膽。因此,哪怕苻堅統壹了整個北方,還是至死只敢稱大秦天王。狂妄如石虎,亦是稱大趙天王十五年,直到奪取了除遼東與涼州的整個北方之後,臨死前數年方才稱帝。慕容氏燕國南下進攻冉魏時,也壹直打著晉朝燕王、大將軍的旗號。
北方眾多胡虜政權,不約而同地自貶位號,不敢輕易稱帝,都是為了和代表當時華夏正統的東晉留有交好余地。而當他們每當自身情況壹有不妙,更是紛紛派遣使者到江東去爭相逢迎,請求支援。
如果說司馬家族亡國時的境遇,當真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些“亂臣賊子”的所謂報應,那麽敢問氣吞萬裏如虎、金戈鐵馬光復大半神州,又誅滅司馬氏大快人心的大英雄劉裕,其子孫後人各種自相殘殺,昏暴行徑無數,短短幾十年同樣慘被滅族,又該算是誰的報應?
宋武帝:劉裕
如果說劉裕攻滅南燕、後秦、篡奪東晉,盡滅慕容、姚氏、司馬氏,殺戮過甚,是以當有此報,
那麽宋太祖趙匡胤總算是終結了劉裕開創的誅除前朝皇室宗親的傳統, 恩養柴氏三百年,對其余割據政權的君主後裔也無不恩養,(李煜死因存疑,就算是被毒死,也是個例),孟氏後蜀政權的皇太子,甚至能成為宋朝的邊關大將,帶兵打仗。
宋太祖:趙匡胤
周世宗郭榮(柴榮)另外兩個兒子,壹個被潘美收養,壹個被盧琰收養,子孫後人繁衍無數。通過剝奪他們的姓氏和後周皇子的身份,減除他們對皇權的威脅,保全他們的生命,其實也是趙匡胤為人厚道之處。
然而“靖康之變”,從徽欽二帝到數千宗室女眷,卻慘被金國淩辱,又該算是誰的報應?
最後滅亡宋朝的蒙古軍,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殺戮機器,在13世紀的百年時間內,殺戮人口累積上億,摧毀無數先進文明,如金朝控制的北中國地區,被從六千萬人殺到九百萬人,
然而成吉思汗鐵木真那些子孫建立的眾多國度,有的甚至壹直延續到19世紀;他的眾多子孫保有王公貴族身份和私人封地的,甚至壹直持續到20世紀中葉。——敢問報應何在?
成吉思汗:鐵木真
滿清入關後,殺戮數千萬民眾,對明朝藩王宗室更近乎趕盡殺絕,然而清朝滅亡後,皇室宗親非但不受懲戒,更能保有巨額的合法個人財產,還能領取巨額的年度津貼,——敢問報應又何存?
類似“天道好還,報應不爽”這種話,我輩寫文時抒情也就罷了,誰要是當真,那不是傻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