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人心中都有壹首李宗盛”的句式非常流行,我第壹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非常吃驚,想說我心中就沒有壹首李宗盛啊——但是有很多首羅大佑。把羅大佑跟李宗盛或者其他創作歌手進行比較,是很招人罵的事情吧。但如果僅就情歌來說,他們之間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羅式情歌基本都屬於泛泛而談,是偏形而上的,是格局開闊的,是“情到深處無怨尤”式的,比如“穿過妳的黑發的我的手”,比如“蕭瑟的風雨中妳走在我身旁”,確實人人都可以自我代入,但並不是所有人的代入感都能那麽強烈。相比之下,李宗盛貼合市場行情以及不同歌手氣質寫出來的情歌,是有故事有情節的,是實實在在、掏心掏肺的男癡女怨,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式的,比如“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就算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比如“春花再美也比不上妳的笑”,每個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哎呀,這歌唱的就是我嘛”——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壹往情深卻被最終辜負的那壹個。正因為這樣的差異,以及作品數量的不同,如果現在論商業性和市場性,哪怕是我這種死忠粉也沒法不承認,羅大佑比不上李宗盛。畢竟,世界上有多少人的愛情,是以“格局”或者“度量”來衡量的呢?蕭峰或者胡壹刀式的男子那麽少,胡壹刀夫人殉了情,程靈素和赤名莉香則都無情可殉。最近幾年,關於羅大佑的信息很多都是負面的,比如上綜藝節目與其他導師不和,比如演唱會少人買票,等等。當比羅大佑小4歲的的李宗盛儼然以壹代宗師的姿態安然度日接受致敬的時候,羅大佑還保持著某種不安分的本色,還不肯順乎民意來臨晚鏡傷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