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帶菊花的詩句 古詩

帶菊花的詩句 古詩

帶菊花的詩句如下:

1、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賞析: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壹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誌,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壹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遊在《枯菊》中有“空余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

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

後者陳述,壹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遊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2、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不第後賦菊》。

賞析:“我花開後百花殺”,壹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壹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雕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

“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沖雲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壹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壹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托物言誌,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宏,氣格剛勁雄邁,不同凡響,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千古英雄形象。

這首詩是黃巢壹生最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壹個“菊”字。

3、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黃巢《題菊花》。

賞析:“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從字面上直譯為“有朝壹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壹種平等和自強的思想。作者想象有朝壹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壹起在春天開放。這壹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

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誌要徹底加以改變。

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壹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