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麽寫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鄭愁予《雨說》教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愁予《雨說》教學教案 1教學目的
1、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寫方法。
2、學習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之壹是註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壹首詩。
2、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征進行描寫也是教學重點之壹。
3、難點: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
教法
1、想象法:
臺灣詩人鄭愁予以清新靈動的筆觸,為我們勾畫出了春雨的“愛的使者”的美好形象。“雨”到底在怎樣對孩子們“說”?鼓勵學生想象壹下具體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春雨的可貴。
2、聯想法:
吟詠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學的壹個永恒的話題。學習這首詩,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由鄭愁予筆下的春雨聯想到其他文人、大師筆下的春雨,看看他們筆下的春雨有***同點嗎?
學法
1、朗讀法:
《雨說》──詩充滿了壹種生動活潑的靈氣,試用喜悅的、輕快的語調朗讀這首詩,體會此詩清新的情味。
2、激發靈感:
在美好的春天裏,春雨已經對妳們──“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說了很多,那麽妳們會對春雨說些什麽呢?可讓同學們把自己想說的三言兩語寫出來,互相交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教學目的〗
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壹、預習
1、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圃(pǔ)錮(gù)喑啞(yīn)(yǎ)滯(zhì)嚷(réng)膏(gāo)蓑笠(suō)(lì)聳(sǒng)繞(rào)呼啦啦(huā)繈褓(qiǎng)(bǎo)
2、解釋下列詞語:
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寒淺:初春時淡淡的余寒。
留滯:停滯,不流通。
暗啞:嗓子幹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塗抹的壹樣。
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二、導入
1、導語:
我們學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壹詩,那是“黎明”要詩人向人們傳達它的話。今天我們要學的是當代臺灣詩人鄭愁予寫的《雨說》,和艾青的詩歌不同的是在這首詩中詩人直接以“雨”的身份向人們進行述說。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導入──可用描繪春雨的詩、詞、曲導入。
例如:提起春雨,我們就會想起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實,歌頌春天、吟詠春雨是古今中外文學的壹個永恒的話題。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描繪春雨的詩句?……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在臺灣詩人鄭愁予的筆下,春雨是怎樣的溫柔親切、活潑而富有靈氣。
2、作家作品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臺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壹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並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鄭愁於詩集》、《刺繡的歌謠》等。在臺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壹體。作為現代派的壹員,鄭愁予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於西化的“現代”。
三、正課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壹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
《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說》中詩人從而中獲得壹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說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贊美中國傳統的“壹切為了下壹代”的人文精神。
3、提問:副標題起什麽作用?這壹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麽幫助?
明確:副標題是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壹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後邊,用以補充或說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壹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贊頌魯迅先生自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雨說》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壹切為了孩子”“壹切為了下壹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詩中“雨”說了什麽話?這些詩集中表達了壹個什麽意思?
討論、明確:“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願意做出壹切的努力、付出壹切的代價。
5、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紹:
朗讀的基本要求有三個:壹是正確、清楚,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破句;二是態度自然大方,語氣順暢,停頓合理,節奏恰當;三是能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比較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的技巧主要是停頓、重讀、語調和速度。停頓是語句間的間歇、聲音的休止。壹般是:首名、小標題與正文間,段與段間停三拍;句、問、嘆和冒號處停兩拍;分號處停壹拍半;逗號停壹拍;頓號、間隔號處停半拍。重讀是把句中重要詞語讀重壹些表示強調,“重要詞語”壹般指句中主語、動詞謂語和修飾限制的定語。語調變化是用來表達不同感情的,常見的有升調、降調、曲調、平調四種。壹般地說,表頌揚的。贊嘆的、熱誠的、悲壯的句子,要用升調;表祈求的、感激的、沈湧悲哀的、嘆息的句子。要用降調;表猶豫的、懷疑的、暗示的、雙關的句子用曲調;表心平氣和的、莊重的、謹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調。速度依文章的內容而定。壹般說,交代說明性的內容,描寫的句子,含有莊重或悲哀的句子讀緩慢些,緊張氣氛的內容、激烈的對話,慷慨陳詞,含有快活,憤怒、恐怖、驚愕的句子讀得急促些。
突破──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心去“讀”這首詩,才能讀出其中的“情”與“愛”。
實踐──課外讓學生收集吟詠春雨的詩、詞、歌曲、繪畫等,開壹個小小交流會,***同欣賞和感受春雨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探究──這首詩用了什麽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麽?妳怎樣理解詩的最後三節中的“笑”?
拓展──課外可推薦閱讀《鄭愁予詩的自選》。
〖導學提綱〗
壹、教學導入
大自然的花開花謝,星沈日落,雨雪風霜,常常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和無限的感慨。特別是壹些難忘的時刻和事件,總是和它們聯系在壹起,為我們的回憶增添了無限的浪漫。今天,讓我們走進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歌《雨說》中,與詩人壹起去聆聽那跳動的雨珠告訴給我們的話語。
二、介紹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初步領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1、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親輾轉大江南北。抗戰勝利後到北京上學,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3年大學畢業,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學習,現旅居美國,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15歲發表處女作《礦工》1955年出版第壹本詩集《夢土上》有《衣缽》《窗外的》《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詩集。他的較有名的詩作大多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錯誤》是他流傳最廣的作品。在臺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2、詩歌的題目是《雨說》,那麽詩人筆下的雨都說了什麽?這些華集中表達了壹個什麽意思?
請學生以“雨”的身份對詩歌內容進行復述並評議。然後明確──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和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由衷祝福及熱切期望。
三、討論詩歌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好處
明確:主要運用了“擬人”──親切,便於抒情;另外,還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
四、遷移
我們從鄭愁予的詩歌中可以看到詩人對中國兒童的熱愛和祝福以及熱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從詩人的筆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實,我們周圍的世界也充滿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體會,相信我們也能寫出壹首首美麗的詩歌。
要求:圍繞“雪”來進行詩歌的寫作。字數、行數不限。
提示:
1、回憶下雪時妳的心情和行動,用自己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真實的感情。
2、可以借用擬人、誇張、排比、反復和比喻等修辭手法。
3、註意聯想與想象。
4、註意詩歌的壓韻。
5、農諺:“瑞雪兆豐年”;“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6、下壹節課,學生進行作品發布會。
鄭愁予《雨說》教學教案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內容,體會修辭方法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體會感情
第壹課時:
1、導入:請同學們欣賞壹首歌《燭光裏的媽媽》。聽完歌曲,老師總結:這首歌是兒女對母愛的高度深情贊頌,同時我認為這首歌也是每壹位炎黃子孫對祖國母親的熱愛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的訴說嗎?(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壹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鼠標點擊 讀壹讀、寫壹寫
田圃 寒淺 留滯 喑啞 洗禮 繈褓 溫聲細語 禁錮
(2)點擊典型例讀
老師範讀、生跟讀,註意詩句的節奏和停頓,註意把握語氣和語調
例段如下:
第壹樣事,我要教妳們/勇敢地笑呀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呀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呀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呀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妳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妳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3)喜悅、輕快地朗讀這首詩
1生用喜悅、輕快地語調朗讀這首詩三遍;
2生交流朗讀效果,以四人小組互讀互查,推選優勝者;
3各組優勝者全班交流朗讀,其他組可點評優劣(評時可對節奏語調點評)
4推選班內最優勝者,領讀全詩;
5生配樂朗讀全詩(可選喜悅輕快的曲子,生自選)
第二課時
(壹)上節課同學們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同學們再速讀壹遍全詩,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點擊思考題)
1、雨“說”了什麽話?主要表達了什麽意思?
2、副標題為什麽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誌)
對於第壹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
點擊明確1、這首詩通篇都是“雨”說的話。雨首先說她到來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說要“探訪四月的大地……”;雨說她是到大地上來親近孩子們的……;雨說自己“來的很遙遠”,她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雨說“來了就不再回去。”這些話主要表達了壹個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地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老師要點撥背景引導得出答案。
點擊背景資料(三)欣賞《雨說》,解讀《雨說》(王景山)
點擊明確(二)、副標題點明這首詩特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概括了詩的內容,表明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願,有利於理解詩的主旨,同時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蘊涵著另外壹層深意,即這首詩寫於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文革”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關註著中國大陸,看到她的變化所展現的希望,而兒童是中國的未來,因此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願。
(二)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點擊: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
學生通過找擬人化的語言,會總結出大多好處,老師誘導學生理解。這種手法不是擬人手法,點擊二者的區別是:前者用於整體藝術形象的塑造,後者僅僅用於語句的修飾。
點擊明確: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壹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繼續點擊:擬人手法是文學作品壹種藝術表現手法,除此以外,這首詩語言還有什麽特色?
學生可繼續合作討論並互相交流,小組內選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間談體驗。老師生***同明確:(點擊)鄭愁予的詩往往透出中國古典詩的修養和壹種動人的江南文化氣息,這首詩也是這樣,它的壹些用語和詩句,例如“蓑衣”“鬥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詩人還善於針對詩的接受對象運用壹些適合少年兒童讀者的口語,令人感到無比親切,詩人還善於在事物之間進行壹種奇特的詩意的轉化。
(三)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老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四)作業以“‘雨’的自述”為題
將這首詩改寫成壹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題裁在語言表達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