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迪生
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壹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妳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麽費那麽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面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麽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妳怎麽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2、?魯迅
魯迅的成功,有壹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妳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
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壹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3、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壹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
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麽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壹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
於是,他想出了壹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壹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裏,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壹盞「照明燈」。
4、“頭懸梁”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裏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壹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壹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壹天,他擡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頓時眼睛壹亮。隨即找來壹根繩子,繩子的壹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壹起。
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壹低,繩子就會猛地拽壹下他的頭發,壹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5、“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壹把錐子,壹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