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請列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名、作者和朝代以及全詩。

請列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名、作者和朝代以及全詩。

該句詩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全文如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

譯文小時候不認識天上的月亮,把它稱為白玉做的圓盤子。還懷疑它是瑤臺的仙鏡,飛在白雲上邊。月中的神仙垂下雙腳,月中的桂樹多麽圓!白兔搗成不老仙藥,借問壹聲給誰吃?蟾蜍吞食圓月影,本來光明的夜變得晦暗。後羿射落九個太陽,天上人間清明平安。月亮淪沒迷惑不清,不值觀看想要離開。心懷憂慮不忍遠去,淒慘悲傷肝腸寸斷。

深析這是壹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然後,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壹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壹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後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壹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裏引出這樣的英雄,也許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許是希望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

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還有什麽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開吧。這顯然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淒愴摧心肝”。詩人不忍壹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沈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壹昏暗局面。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壹個又壹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更多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參考資料

百度漢語:/shici/detail?pid=ca15a1a1dfe74e4eb756c598c7568cea&from=kg0&highlight=%E5%B0%8F%E6%97%B6%E4%B8%8D%E8%AF%86%E6%9C%88%20%E5%91%BC%E4%BD%9C%E7%99%BD%E7%8E%89%E7%9B%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