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八仙中,集“詩仙”和“酒仙”於壹體的李白堪稱典範。他的上千首詩中,含有“酒”、“醉”等字詞的詩多達251首。李白胸懷鴻鵠之誌,卻壹生仕途不順,壯誌難酬,於是就想從詩和酒中尋求解脫。詩與酒是李白生命的支點。杜甫將其概括為“敏捷詩千首,飄零酒壹杯。”就李白而言,詩和酒文化已完全融為壹體,形成了獨特的詩酒文化。他以酒入詩,借酒抒懷,喜怒哀樂皆入詩,孤獨聚合皆吟詩。高興時,他大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哀愁時,他長嘆“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孤獨時,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朋友相聚,“酒來笑復歌,興酣樂事多”。他以酒會友、以詩會友,“預拂青山壹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同飲萬斛酒,未足解相思”。“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酒為李白添靈感,詩為李白助酒興,使李白的詩酒文化達到了無人能及的高度。
? 唐代還有很多大詩人豐富了詩酒文化,如杜甫,除了前述《飲中八仙歌》外,他吟的酒詩也不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醉裏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 賀知章“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落花真好些,壹醉壹回顛”。
? 孟浩然“酒伴來相命,開尊***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 王昌齡“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 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 劉禹錫“今日花前飲,甘心醉數杯。”“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
? 李商隱“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沈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 元稹的飲酒詩把各種醉態寫得維妙維肖:“壹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 醉後詩興發,亦如皮日休“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成後料君無別事,只應酣飲詠離騷。”
? 宋詞中的酒文化不遜唐詩,正所謂“壹曲新詞酒壹杯”。豪放派和婉約派各領風騷。
? 豪放派的代表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詩酒趁年華。”
? 豪放如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誰***我,醉明月。”
? 婉約派詞人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 婉約如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酒意詩情誰與***?淚融殘粉花鈿重。”“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 其他宋代詩人也有不少詩酒佳作傳世,如陸遊《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世言九州外,復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虛,僅可容吾愁。許愁亦當有許酒,吾酒釀盡銀河流。酌之萬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樓……壹飲五百年,壹醉三千秋”。氣勢不輸李太白!
? 酒是詩之靈,詩是酒之魂。詩酒纏綿,釀出了千年絕唱;詩賦酒魂,酒文化更加厚重醇香。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紅?下面的心形圖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