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昌齡寫下的眾多塞外七絕詩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從軍行》。在《從軍行》當中,王昌齡將國家西部的玉門關戰場進行了描寫,將玉門關的環境以及玉門關所發生的諸多戰事都細膩的描繪了出來。並且還留下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壹千古名句,深受後世推崇。
王昌齡所留下來的詩當中,除了有王昌齡最擅長的七言絕句,還有很多的七言律詩。《塞下曲》就是王昌齡的七言律詩的代表作,將塞外戰爭的殘酷徹底展現出來,表達了王昌齡的非戰思想。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成就很高的壹位詩人,而王昌齡既會寫七言律詩,也會寫七言絕句。而王昌齡最擅長的文體,就是七言絕句,被後人稱為“七絕聖手”。在王昌齡所寫的七言絕句當中,以邊塞詩的數量最多。那麽,在王昌齡所寫下的邊塞詩當中,以《從軍行》以及《塞下曲》這兩首邊塞詩最為出名。
《從軍行》這首王昌齡的邊塞詩所表達的意思是:在青海的上空,有很多的烏雲將綿延不斷地雪山給遮住了,而作者只能眺望著處在遠方的玉門關。在塞外征戰的將士們,經過了很多場戰爭,身上所穿戴的盔甲都已經被磨穿了,發誓不將樓蘭攻破,就不回家。
《塞下曲》這首王昌齡的邊塞詩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牽馬去到河邊飲水,然後渡過冰冷河水,水與秋風都十分的寒冷。在廣袤的占城之上,夕陽還沒有落下,但是只能在昏暗中看到臨洮。當年的長城經過的壹次戰爭,當時的戰士們都雄姿英發,鬥誌昂揚。自古以來,長城都是黃沙彌漫,有的只是遍地的野草和白骨。
《從軍行》與《塞下曲》雖然都作為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但是兩首詩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卻是不壹樣的。《從軍行》是表達王昌齡想要去到戰場上面,殺敵建功的意願。而《塞下曲》所表達的卻是王昌齡的非戰思想,因為王昌齡深切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想要呼籲人民百姓以及統治者結束戰爭,避免更多的人失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