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白話譯文:壹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2、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二首》
白話譯文: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3、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北宋·張俞《蠶婦》
白話譯文:昨天進城賣蠶絲,回來的時候眼淚沾濕了汗巾。那些身上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蠶的人。
4、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
白話譯文: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孜孜矻矻。向無明裏、強作窠窟。
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
幸有明空妙覺,可彈指超出。——宋代·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
白話譯文:
勤勤懇懇不眠休,向來胸無大誌,只是勉強做著這事業。
功名利祿皆是過眼雲煙,對於身處困頓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哪裏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只覺時光飛逝。
幸有那明理靜心的佛學,讓我能在精神上超越他人。
百度百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百度百科-憫農二首
百度百科-蠶婦
百度百科-題都城南莊
百度百科-雨霖鈴·孜孜矻矻
2. 關於殘酷的詩句殘酷嗎,是環境殘酷還是什麽殘酷?七步詩, 《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現實殘酷有《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百年三萬六千朝,
夜裏分將強半日.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無樂聲.
3. 有哪些描寫”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的詩句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白話譯文:壹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2、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唐代·李紳《憫農二首》 白話譯文: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3、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北宋·張俞《蠶婦》 白話譯文:昨天進城賣蠶絲,回來的時候眼淚沾濕了汗巾。
那些身上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都不是養蠶的人。 4、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 白話譯文: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孜孜矻矻。
向無明裏、強作窠窟。 浮名浮利何濟,堪留戀處,輪回倉猝。
幸有明空妙覺,可彈指超出。——宋代·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 白話譯文: 勤勤懇懇不眠休,向來胸無大誌,只是勉強做著這事業。
功名利祿皆是過眼雲煙,對於身處困頓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哪裏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只覺時光飛逝。 幸有那明理靜心的佛學,讓我能在精神上超越他人。
百度百科-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百度百科-憫農二首 百度百科-蠶婦 百度百科-題都城南莊 百度百科-雨霖鈴·孜孜矻矻。
4. 描寫殘酷現實的經典句子 稍長的那種 或者是形容內心痛苦的句子 劇情很多人,因為寂寞而錯愛了壹人,但更多的人,因為錯愛壹人,而寂寞壹生就算用再多的微笑也掩蓋不了心中的傷痛,如果上天會看到我,那麽請求妳不要讓我這麽痛苦,我脆弱的心就快承受不住了,好想放下重擔,就這樣離開,其實,我壹直都站在妳身後,只是在妳轉身的時候我蹲下了身子,壹點點霓虹勉強支撐爛漫的黑色,靡麗卻透出壹絲無力,壹盞綻明路燈拉出壹條黑色的綢緞,好像把整個我包圍,我苦苦掙紮,像油鍋裏螞蟻,每壹寸理智,每壹寸肌膚好像都被扯碎,揉成壹團生不如死。。。。
其實,真正痛苦的人卻在笑臉的背後流著別人無法知道的眼淚,生活中我們笑得比誰都開心,可是當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時候,我們比誰都落寂
5. 感慨戰爭的殘酷的詩句有哪些(壹)邊塞風光 也許我們去過天山,去過玉門關,去過塞外的古戰場,也許我們觸摸過古代將士們曾經休憩的石頭,但是,要想穿越歷史的時間隧道,立身在秦時明月下,舉手在漢唐北風中,我們不能不翻開記錄邊塞詩的歷史書頁。
撲面而來的先是邊塞風光的壯闊奇偉。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孤城是戍邊將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對關塞偏遠。
戍守艱辛的感慨,就連春風都不肯度過玉門關來到這裏。寫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讓羌笛之聲回蕩在前兩句詩所營造的壯闊天地之間。
寫的雖然是邊塞風光,卻也同時展示了邊塞詩情感的豪邁。同樣涉及玉門關的還有另外壹首詩:關 山 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與《涼州詞》相似,詩歌的前兩聯寫了明月、天山、雲海等壯闊的氣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與“黃河遠上白雲間”相似,這兩句也是在“雲”的襯托下突出另壹意象,且這裏的“出”字與“黃河遠上白雲間”中的“上”字異曲同工,都使詩句充滿動感和力度。詩的整體結構也與《涼州詞》相似,都在後壹部分感慨戰爭的殘酷與戍邊將士的鄉思愁苦。
不同的是,這裏的山、月、雲、海結合在壹起,開闊中增加了壹種湧動的氣勢,下文的“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與“春風不度玉門關”用意也顯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蕩的氣魄。如果說王之渙的《涼州詞》突出了壯闊,那麽王昌齡的《從軍行》則更突出了壯闊中的險峻,同時寄予了蒼涼的感慨。
從軍行(七首選壹)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與前幾首詩類似,此詩首聯同樣使用了雲、山、孤城、玉門關等意象,便著壹“暗”字,著壹“遙望”,則全詩籠罩在陰郁、荒涼的氣氛中,在連天的陰雲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壹座孤城只能遙望著玉門,可即使玉門關也是“春風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遙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勝利,但勝利似乎還遙遙無期,於是剩下的只能是必勝的信念和艱苦的奮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上面幾首詩歌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邊塞詩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壯闊或蒼涼的氛圍。
而邊塞特有的風光又往往是通過壹系列特有的意象凸顯的,這些意象包括:邊風、邊月、邊塵、邊角、邊笛、邊雁、邊馬、邊柳、邊草、邊河、邊關……在下面的詩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這壹特征。(二)戎旅生涯 邊塞風光之外,邊塞詩描寫較多的自然是軍旅生活,而軍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戰爭。
塞 下 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黑雲遮月,在這樣壹個夜晚,戰鬥開始了,棲息的大雁都被驚飛而去。匈奴的首領單於戰敗逃走,我方將士騎馬追逐,大雪漫天灑落,覆蓋了身上的弓箭和戰刀。
全詩語言簡潔,節奏短促,雖然只寫了戰勝追逐敵人的壹個側面,而戰爭的激烈與勝利的喜悅已流露在字裏行間。當然,有勝利的驕傲必然有敗亡的苦澀,再看下面這首詩。
隴 西 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戰士們奮不顧身地與匈奴兵作戰,五千將士倒在胡地的塵土中。陜西北部的無定河邊屍骨遍野,而他們遠方的妻子卻依然在夢中與他們相依相伴啊!後兩句的蒼涼讓人難以勝情。
上面兩首詩都從壹個特殊的角度描寫了戰爭,再看下面壹首詩: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被稱為“詩鬼”,他的詩往往使用詭異的意象營造出瑰奇的氛圍。這首詩渲染了戰鬥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同時描寫了行軍場景。
首句是詩人特有的誇張想象,黑雲似乎要將城壓垮,從而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次句寫城內的守軍,風雲變幻,壹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壹聲號角,漫天秋色為之震顫,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則純乎鋪寫色彩,極力鋪寫戰爭的慘烈,晚霞映照在沙場上,那胭脂般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壹片駭人的紫色。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紅旗半卷,可能因為夜半行軍,有意半卷,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為天太冷,被凍住而半卷,如岑參“風掣紅旗凍不翻”。“臨易水”三字又帶出荊軻刺秦王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蒼涼悲壯。
最後兩句表達了將士們誓死保國的勇氣與決心。戰爭固然慘烈,然而當烽煙暫息的時候,邊塞也並非沒有安閑與快樂。
塞上聽吹笛 [唐]高 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壹夜滿關山。
戰事消歇,牧馬而歸,駐守的樓上羌笛響起,月華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卻將其拆開化用,讓人聯想梅花(笛聲)隨風飄逸,落滿關山。全詩營造了清冷幽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