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紀伯倫的生平,寫作風格

紀伯倫的生平,寫作風格

個人生平

紀伯倫1883年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蔔舍裏。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語、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惹怒當局,次年遷往紐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

紀伯倫是黎巴嫩的文壇驕子,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的畫家,他和泰戈爾壹樣都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並有評論說“上帝的先知於其身復活”。同時,以他為中堅形成的阿拉伯第壹個文學流派——敘美派(即“阿拉伯僑民文學”),全球聞名。

從上世紀20年代起,紀伯倫的創作由小說轉向散文和散文詩,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壹位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充滿比喻和哲理的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紀伯倫認為要唱出“母親心裏的歌”,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沈的感情和遠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壹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逐漸為中國讀者所了解。其《組歌》:《浪之歌》《雨之歌》進入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十課。

1883年1月6日,紀伯倫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著名的“聖谷”附近的貝什裏村。

在短暫而輝煌的生命之旅中,紀伯倫飽經顛沛流離、痛失親人、愛情波折、債務纏身與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壹個農家。故鄉的奇兀群山與秀美風光賦予他藝術的靈感。

12歲時,紀伯倫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他隨母親去美國,在波士頓唐人街過著清貧的生活。1898年,15歲的紀伯倫只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會。1902年返美後僅壹年多的時間,病魔先後奪去了他母親等三位親人。他14歲的妹妹死於肺病。妹妹臨死之前,哭喊著“希望見到哥哥,希望見到爸爸”,但是她沒有實現這個願望。

紀伯倫非常喜愛自己的同母異父的哥哥,還沒來得及悼念哥哥的時候,母親因為接連失去2個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親也離他而去。紀伯倫曾經用壹幅畫描繪了母親臨終前的瞬間,題為《走向永恒》,畫中母親的面容沒有壹絲的痛苦,顯得十分從容和平靜。紀伯倫日後回憶母親對他文學創作的啟迪時強調“我的母親,過去,現在仍是在靈魂上屬於我。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親對我的關懷,對我的影響和幫助。這種感覺比母親在世的時候還要強烈,強烈的難以測度。”

他以寫文賣畫為生,與為人剪裁縫衣的妹妹壹起掙紮在金元帝國的底層。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資助赴巴黎學畫,並得到羅丹等藝術大師的親授指點。1911年他再次返美後長期客居紐約,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並領導阿拉伯僑民文化潮流。當他感到死神將臨,決心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更加光耀,遂不顧病痛,終日伏案,直到48歲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許多朋友的幫助下,紀伯倫在戴伊先生的畫廊中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畫展。畫展是成功的 ,畫展也為紀伯倫的文學創作打開了大門。紀伯倫認識了阿拉伯《僑民報》的創辦人,他答應《僑民報》每周發表《淚與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紀伯倫在《僑民報》發表了50多篇散文,總標題為《淚與笑》。

寫作風格

紀伯倫的畫風和詩風壹樣,都受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影響,所以,文壇稱他為“20世紀的布萊克”。1908年—1910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藝術期間,羅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評價紀伯倫:“這個阿拉伯青年將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紀伯倫的繪畫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色彩,在紀念館收藏。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壹幟。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另壹方面,紀伯倫風格還見諸於他極有個性的語言。他是壹個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而且每種語言都運用得清麗流暢,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征服了壹代又壹代的東西方讀者。美國人曾稱譽紀伯倫“象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而他帶有強烈東方意識的作品被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主要著作

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

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

散文《音樂短章》《花之詠》《我的心靈告誡我》

散文詩集《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淚與笑》《暴風雨?》《先驅者》 《沙與沫》《人之子耶穌 》《先知園》《流浪者》《組歌》(包括《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詩集《行列歌》《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

散文集《瘋人》

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