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代的生育習俗

古代的生育習俗

古代生育習俗: 報更、乞奶、過三朝

古時中山人在新生兒出世後,如生男嬰稱為“添丁”、“添男孫”;生女嬰則稱之為“添千金”、“執個妹”(中山話讀作[mui1])等。在嬰兒壹出世,其生父就備好染紅的熟雞蛋,煮好的豬腳姜等,送去嶽父家,習慣上稱為“報更”或“報生”。有壹些客家人,生男孩報更時,提壹個茶壺,壺嘴向前,在壺的“流”上(壺嘴)或壺蓋中,掛上兩顆龍眼(桂園)。另外,在壺嘴上插上紅紙和香柏或萬年青,壺內裝上自已釀制的糯米酒,送給外家,表示報生。生女者,壺嘴朝後,不加其他飾物。外家收下報更酒後,回敬壹壺糯米,放上兩只紅雞蛋,表示吃了娘家的米和蛋可以身強力壯快高長大。不管生男生女,中山人都有送姜醋或糯米酒的習俗。當外家收到這些“報生”物品後,會馬上將這些“報更”物品分給左鄰右舍,表示分“報生酒”。

傳統上,新生兒出世三天,忌生人入產婦的房間。清崇彜《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三日洗兒,謂之洗三日”。因此,新生兒出世三天,俗稱為:三朝、三日、洗三、三誕、送更等。如沙溪壹帶新生兒三日時,外家要送雞蛋、生姜、豬腳、生雞、米酒以及新衫褲、帽子、背帶、“披”(被)仔毛毯等物,稱之為“三誕”、“送更”。當主家收下這些禮品後,即回送煮熟的豬腳姜、醋蛋等食物及紅包,這就稱為過三朝。壹般來講,新生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三天,都要為其洗澡,謂之洗去汙穢,保佑新生兒健康成長。

乞奶。從婦女的生理上來講,當新生兒出世後的初期,母親是沒有初乳或少奶汁的,因此,在歷史上有乞奶的習俗。據壹些族譜和老壹輩人傳說,過去凡生男孩的人家,在新生兒的初次哺乳前或在出生後的壹個月內,要向生女兒的人家乞奶,而生女兒的人家,則向生男孩的人家乞奶。不管男方女方乞奶的哺乳者,必須是生下子女滿四個月或以上的母親,如果不滿四個月的,會“喜沖喜”不吉利。這種習俗稱之為“乞奶”或“乞緣奶”,寓意嬰兒長大後,會有好姻緣,也寓意乞奶後產婦的奶水會有源,以後的奶汁會源源不斷,使嬰兒有好的奶汁和好養育。這與過去雇奶媽是有區別的,據說乞奶後,產婦就會有足夠的奶汁餵養嬰兒,但這只不過是過去的風俗,現在的產婦,當嬰兒出生後,多餵奶粉或合成奶汁,很少有乞奶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