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王昌齡的采蓮曲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王昌齡的采蓮曲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王昌齡的《采蓮曲》***有兩首,都是描寫采蓮女的勞動場景,借景抒情,刻畫出純樸自然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勞動場景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作品原文:

其壹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其二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白話譯文:

其壹

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壹樣美麗的采蓮女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采完之後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

其二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壹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據記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壹段時間,壹次,王昌齡獨自壹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采蓮曲》。

文學賞析:

第壹首詩寫水鄉姑娘的采蓮活動。

吳姬、越艷、楚王妃三個詞連用,鋪寫出蓮娃們爭芳鬥妍,美色紛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寫采蓮活動,從“爭弄蓮舟”來看,似乎是壹種采蓮的競賽遊戲。

“花迎人”和“月送歸”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采蓮活動的現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寫荷花迎接采蓮女和月亮送別采蓮女,實際上還是為了表現采蓮女之可愛。

這首詩通過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將采蓮女應有的性格:活潑開朗表現出來,並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說這就是壹部小電影,對刻畫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形象而別有韻味。

第二首詩可以說是壹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

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壹體,使全詩別具壹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百度百科-采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