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談幾點對高三的認識:
壹、高三,首先是壹種精神,壹種狀態。什麽是高三精神?在以往高三各班的教室內,都曾掛著壹張標語,上面寫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有信心,特別有誌氣,特別有作為”。這是學校歷屆高三精神的真實寫照。不可想像,壹個沒有理想,沒有誌氣的人,會有所作為;壹個沒有強大動力作支撐的人,能談得上吃苦,而且還是特別;壹個沒有堅韌意誌品質的人,能在“人生極處是精神”的拚殺中達到成功的彼岸,體會到苦中之樂的人生真味。因此,以咬定青山之誌,鼓足信念的風帆,以飽滿的精神,以激昂的鬥誌,以強烈的投入拚殺的渴望,以刻不容緩、只爭朝夕的銳氣,面對高三,是領導和老師們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
二、高三是信念下的執著與頑強。高三,免不了許多的考試,免不了許多的挫折與失敗。當成績不如別人而想到前景叵測,當苦苦拚過壹段後考試成績依舊,當看到父母臉上的擔憂與關註,許多人都會感到焦慮、浮躁,對自己的信心與能力產生懷疑,甚至選擇放棄,自己扳倒自己。
壹名學生苦心撰寫壹篇小說,請作家點評,作家正患眼疾,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讀到最後壹個字,學生停了下來,作家問:“結束了?”聽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這壹追問,煽起學生無比激情,立刻靈感噴發,馬上接續道:“沒有啊,下面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到壹個段落,作家又似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小說壹定攝魂勾魄,叫人欲罷不能。學生更興奮,更富於創作激情。他不可遏制地壹而再、再而三地接續。最後,電話鈴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電話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出門。“那麽沒讀完的小說呢?”作家莞爾:“其實妳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壹次問妳是否結束的時候就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該停則止,看來妳還沒把握情節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學生追悔莫及,自認不是當作家的料。很久以後,這年輕人遇到另壹位作家,羞愧地談及往事,誰知作家驚呼:“妳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銳,編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強盛,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可惜,這位年輕人的熱情在第壹位作家前碰到挫折後,習慣地選擇了放棄,與成功無緣。
再給大家說壹個相反的事例。帖木兒皇帝在敵人緊緊追趕時,不得不躲進了壹間坍塌的破屋。就在他為處境與前途陷入困惑和深思時,他看見壹只螞蟻吃力地背負著壹粒玉米向前爬行。螞蟻重復了69次,每壹次都是在壹個突出的地方連著玉米壹起摔下來,它總是翻不過這個坎。哦,到了第70次它終於成功了。這只螞蟻的所作所為極大地鼓舞了這位處於仿徨中的英雄,使他開始對未來勝利充滿希望。
面對挫折,選擇放棄還是堅定不移地繼續前行,取決於妳對成功的向往,取決於妳的執著與頑強的意誌品質。這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有勇氣剔除習慣中壹切的不和諧音符。
泰國正大集團老板年事已高決定退休,準備在自己的三個兒子中選壹個作接班人。他想來想去,覺得二兒子最合適,從學識、為人、才幹。於是有壹天他把二兒子找來,準備和他好好談談。壹開始他表示了對二兒子的欣賞和信任。但老人說他惟壹的憂慮是二兒子抽煙的習慣。因為根據他的經驗,壹般抽煙的人到45年開始健康就會走下坡路,而此時正是壹個男人年富力強、事業走上坡路的時候。如果這時有問題,自然難當重任。另外還有壹個顧慮,說時他目光嚴肅地盯著兒子:“我認為壹個人如果連抽煙這種不良習慣都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