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壹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壹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麽簡陋的呢?”
插田歌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時時壹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自言上計吏,年幼離帝鄉。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壹來長安道,眼大不相參。計吏笑致辭,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本為匈奴族後裔,北魏孝文帝時改漢姓,占籍洛陽(今河南洛陽),安史亂起,舉家避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德宗貞元年間中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詞科,任監察禦史。順宗時,任用王叔文改革政治,劉禹錫是其政治集團中的核心人物,史稱“二王劉柳”。改革失敗後,被貶官外地,二十多年後才被召回京城。劉禹錫是政治改革家,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思想家,不少文學作品中表現出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詩歌創作氣勢雄豪,風調清峻,又善於吸收民歌營養,寫出許多民歌體作品,流暢清新,對後世影響亦大。
這是壹首新題樂府詩,作於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期間。詩以民歌形式記敘農民插秧場面及農夫與計吏的對話,從詩前小序“以俟采詩者”看,顯有諷諭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寫村野春景及農民插田情形,既唱怨響之歌,又時時大笑,透現出農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及豪爽灑脫的性格,為下文隱下伏筆。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畢,農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寫計吏登場及其與返村的農民的對話,通過計吏的自述,活畫出壹幅鄙俗虛榮嘴臉,並錄下其以“筒竹布”行賄而得以“補衛士”的事實。上計吏,指地方派到中央辦事的書吏。筒竹布,是當時壹種名貴的細布。這首詩將農夫與計吏作對比並實錄其對話,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賣官鬻爵的腐敗現象的深刻批判。
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瑕疵既不見,妍態隨意生。壹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此詩前有引言,記敘鏡工制鏡,昏鏡十倍於明鏡,以投合人們好惡心理。詩中即著重寫昏鏡材質低劣,但卻適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見瑕疵,自覺美貌,所以視為寶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鏡與昏鏡之價值,根本在於“適”與“不適”。秦宮,傳說秦宮有寶鏡,這裏代指明鏡。以鏡寓諷,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劉禹錫以“秦宮”喻明鏡,而太宗曾為秦王,顯然取意太宗,以譏諷作為宦官、藩鎮代理人的憲宗逼順宗“內禪”之不肖行為以及其喜昏棄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謠
沈沈夏夜閑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露華滴瀝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清商壹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此詩作於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期間。永貞革新失敗後,朝中政敵對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者大加造謠中傷,不斷排擠打擊,劉禹錫有感於現實之嚴酷而作此詩。詩以群蚊喻眾多政敵,揭露其陰險狠毒,並預言終將被消滅,表達出堅定的政治立場和信念。前八句集中描寫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寫對待眾多飛蚊只有采取暫時躲避之態度,後二句預言飛蚊隨秋風吹來必然滅亡。匡閑,指方正的床。丹鳥,即螢火蟲。全詩句句寫蚊,句句寓意,語言質樸,聲情跳蕩,風骨剛健,譏刺有力。
百舌吟
曉星寥落春雲低,初聞百舌間關啼。花柳滿空迷處所,搖動繁英墜紅雨。笙簧百囀音韻多,黃鸝吞聲燕無語。東方朝日遲遲升,迎風弄景如自矜。數聲不盡又飛去,何許相逢綠楊路。綿蠻宛轉似娛人,壹心百舌何紛紛。酡顏俠少停歌聽,墜珥妖姬和睡聞。可憐光景何時盡,誰能低回避鷹隼。廷尉張羅自不關,潘郎挾彈無情損。天生羽族爾何微,舌端萬變乘春輝。南方朱鳥壹朝見,索寞無言蒿下飛。
此詩借百舌鳥啼聲善變,能效百鳥之鳴,以諷刺當時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變的勢利之徒。百舌,是鳥名,即烏鶇,能仿效百鳥之鳴。前十句著重寫百舌鳥活動的季節、環境,生動地描摹出那種故意賣弄而得意啼鳴的聲音與神態。後八句著重揭示百舌鳥處境中的危機及其前景的黯淡。壹方面,有鷹隼的突襲,俠少的彈射,另壹方面,壹旦秋風吹來,百舌鳥即淒涼瑟索,倉皇躲入蒿下亂飛,再也叫不出聲來。朱鳥,即朱雀,天文四象之壹,含南方七宿,這裏代指秋天。詩的結尾的“索寞無言”、“蒿下飛”與前面的“笙簧百囀”、“迎風弄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結構既嚴,寄諷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淚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忽驚元和十二載,重見天寶承平時。
元和十二年,唐軍破蔡州活捉割據抗命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劉禹錫此詩即為歌頌這壹勝利而作。詩寫戰勝奏凱,卻僅以開篇二句寫晨雞啼鳴、角聲和平,暗示夜襲蔡州成功。汝南,即指蔡州,天寶時蔡州為汝南郡,這裏同時化用古樂府《雞鳴歌》“汝南晨雞登壇喚”句意。以下六句皆著力刻畫壹老人形象,通過老人的言行襯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義。老人所憶“舊事”,是“天寶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載”的平叛成功,將此兩者作比較,足見老百姓對此役勝利的欣喜與高度評價。詩以獨特的角度寫重大時事題材,正如翁方綱所說“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石洲詩話》)。
蜀先主廟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此詩當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所作,“蜀先主廟”指夔州的劉備廟。詩人憑吊先主廟,懷想先主開國之業績,慨嘆蜀國滅亡之淒涼。首聯概說先主英雄氣概,面對先主塑像,千秋之後尚覺其凜然逼人,則當日尤可想而知。頷聯承英雄氣,寫劉備開他蜀國成鼎立三足之勢與恢復漢室之功。五銖錢,是漢武帝鑄行的錢幣,這裏喻指漢室。頸聯轉折,先說得諸葛賢相而得以開創基業,後說生劉禪而事業無繼。尾聯即寫出劉禪降魏後不惜先業、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對劉備身後業績消亡的無限嗟悼之情。
金陵懷古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壹曲,幽怨不堪聽。
此詩作於寶歷三年初春,劉禹錫由和州返回洛陽途經金陵之時。詩寫金陵山川,由六朝遺事興發興亡之慨與懷古幽思。前四句寫景,“潮滿”、“日斜”、“新草”、“舊煙”,寫盡同壹地域早晚景致之變化及古今山川之依舊,其中“冶城”、“征虜亭”、“蔡洲”、“幕府”四個具體地點皆為六朝盛事之遺址,四景四地,融合無間,而由山川今古暗逗下文。後四句懷古,寫興亡之感,山川險要,不足為憑,興廢之由,在於人事,見解高卓,顯含鑒時之意,而以後庭亡國之音結束全篇,尤造成壹種感慨幽遠、警醒深刻之意味。
始聞秋風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飗枕前覺,壹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這是壹首感秋之作,壹反歷來悲秋傳統,表現出豪壯奮發的情思。衰暮之年歲逢衰颯之時節,按照常理,境況之淒涼可知,但詩人對此卻有獨特感受,秋高氣爽之時節,不僅可以極目遠眺、四望無阻,而且正便於騏驥奔騰、鷙鳥奮飛,因而詩人雖抱病仍勉力登臺,以表達對秋風之厚愛,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般積極進取心態躍然紙上。拳毛,拳曲之毛,這裏指馬的鬃毛。眄,斜視意。開篇昔日與“君”相別,結尾今日為“君”登臺,以擬人手法,使“秋”成為壹個有知有情的形象,運意奇妙,情韻濃郁。
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沈江底,壹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長慶四年劉禹錫由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途經西塞山而作此詩。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長江邊,是三國東吳著名軍事要塞,劉禹錫因此而詠吳、晉之替興,意在慨嘆山川險要之不足恃,歷史進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前四句寫王浚伐吳,吳主孫皓以鐵鏈橫江抵禦晉軍,終不免求降亡國事。王浚,晉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奉晉武帝之命東下討吳。頸聯以人世變遷與山形依舊對舉,發人深思。尾聯突現“今逢”,壹方面表現出對當時藩鎮割據局面日趨嚴重的憂慮,寓含詩人要求統壹的政治主張,另壹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吳、晉興替的歷史時空,從而促發壹種規律性的思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洛陽時,正值白居易由蘇州歸洛,二人在揚州相遇,白居易先贈壹詩,有“命壓人頭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雲雲,大抵慨嘆劉禹錫的不幸遭遇。劉禹錫這首酬答詩即接過白詩話頭,著重抒寫自身在這種處境中的感受與心態。首聯以“巴山楚水”的地域與“二十三年”的時間概述屢遭貶謫的經歷。頷聯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鄉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極言時間之久。聞笛賦,指向秀懷念亡友嵇康的《思舊賦》。爛柯人,指傳說中因觀看仙童下棋而爛掉斧柄的王質。頸聯純以象喻,既以“沈舟”、“病樹”自喻蹉跎將老,又以“千帆過”、“萬木春”展示時代不斷進步的前景與規律,表現出豁達的襟懷。尾聯點明酬答之題,並以“長精神”作結,顯見重新振作的積極的人生態度。惆悵中見達觀,沈郁中見豪放,是其難能可貴處。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裏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劉禹錫再貶連州之時,柳宗元也再貶為柳州刺史,二人同路至衡陽分手,柳贈劉壹詩,此即劉酬答柳之作。前四句寫事,十年前同貶,本年正月同被召回,時隔壹月,又同被貶,渡湘之後再分路遠行,概盡二人如出壹轍之貶謫命運。黃丞相,指漢代賢相黃霸,黃霸曾二度任潁川太守。想到自己重到連州與黃霸重到潁川而清名滿天下殊異,只能暗自傷懷。柳士師,指春秋時柳下惠,柳下惠為“士師”(獄官),因“直道事人”三遭貶黜,這裏喻指柳宗元,足見對友人品格的敬重,且化典無跡。後四句抒懷,“歸目”、“愁腸”是臨別心緒,“桂江”、“連山”是別後二人所在,而以“相望長吟”預將聯結,使離愁化入山水,意韻溢於言外。
竹枝詞二首(其壹)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是巴渝民歌中的壹種,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有十多首,此題原***二首,本篇原列第壹首,是摹擬民間情歌之作。詩以初戀少女口吻,寫出其微妙復雜的心理活動。首句寫景,春江泛溢,柳絲千縷,內蘊著撩人情思的氣息氛圍。二句即在此環境中引出心中情人,從聞歌聲看,足見未見其人,全為心理活動。三、四句承此刻畫心理,巧妙地運用半雨半晴天氣以感發,以“晴”與“情”的諧聲義轉生動地表達出初戀時那種既眷戀又迷惘的朦朧情思。
竹枝詞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本組《竹枝詞》***九首,本篇原列第七首。此詩作意與前首《竹枝詞》擬民間情歌截然不同,而是借眼前景抒發內心的感慨。詩從瞿塘峽的險惡地理形勢起興,引出對世態人情之險惡的深刻揭露與尖利嘲諷。前二句寫瞿塘峽地勢,“十二灘”極言其險灘之多,“古來難”可見歷來為人所畏懼之途。後二句寫世上人心,“水”起波瀾,固因礁多灘險,而“人心”卻於“平地”故作波瀾,可見險惡更甚瞿塘,由“長恨”二字領之,尤見詩人憤世嫉俗心態。詩由自然引向政治,使抽象議論具象化,予人感受極深。
楊柳枝詞九首(其壹)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本組《楊柳枝詞》***九首,本篇原列第壹首。《折楊柳》本為樂府舊曲,歌辭多為五言,劉禹錫此詩將之衍為七言,鮮明地表達出在文學上的創新精神。首句寫歌詠梅花的漢樂府《梅花落》曲調流傳後世,次句指淮南小山所作屢屢詠及桂樹的《招隱士》,二者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因以之與詠柳的《楊柳枝詞》相比。後二句明確表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與“新翻”對比,並由自身的實踐表明推陳出新的創作原則、理想及自信。
浪淘沙九首(選三首)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青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據《詞譜》記載,用《浪淘沙》曲名寫詞,創自劉禹錫和白居易。劉禹錫這組《浪淘沙》***九首,這裏選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第六首和第七首。
前壹篇寫洛水橋邊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現出春日和煦的陽光,壹個“斜”字渲染出悠然閑逸的氛圍,為全詩構定基調。第二句轉筆橋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細沙歷歷可見,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瓊”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潔凈之感。這兩句是靜景描寫,三、四句轉筆寫出動景。“無端”二字,突然蕩出壹筆,於靜景中掀起波瀾,春日天氣瞬息萬變,河邊路上忽起狂風,將平靜的河水激起浪花,壹對鴛鴦從水中驚起,撲打著河水,水花飛舞似珠玉四濺。翻出另壹種境界,也透現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詩四句,第壹句和第三句寫“橋邊”、“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寫“碧流”、“浪花”,陸上水中,靜景動態,交錯構合,精密巧妙。
中壹篇通過淘金場面的描寫,熱情歌頌勞動人民的創造力,並由勞動力的價值及其歸宿,引發深刻的思考。前二句描寫淘金場面,日照澄洲,晨霧初開,景色澄明鮮麗,使滿江隈淘金女伴的勞動場面如詩如畫,表現了詩人由衷的贊美與謳歌。後二句突然轉折,擇取標誌貴族權勢的首飾與金印立意,指出其來源,在揭示這種不公平社會現象的同時,寓含深邃的理性思考。劉禹錫於此類樂府詩中寓諷諭之旨,固與元稹、白居易等人創作近似,但又顯然不同於元、白那樣直表理念的方法,而是在生動的形象創造中充以哲學家的睿智,於流暢的民歌形式中深涵清峻之美。
後壹篇寫秋天海潮漲落的壯觀景象。詩的前二句描寫漲潮情形。“八月”點出大潮時節,正因時在八月,所以壹旦漲潮,壹面是“濤聲吼地來”,壹面是“頭高數丈”,數丈高的浪頭沖向山石,又被撞擊回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兩句通過漲潮的形態和聲響,把漲潮之勢描繪得驚心動魄。後二句描寫退潮情形。潮水應時而來,應時而退,來時兇猛,退去迅疾,似乎“須臾”之間,潮水便退向“海門”回歸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卻留了下來,在陽光照耀下像雪堆壹樣堆積在江岸,由此可見潮水的巨大威力和能量。四句詩,分別寫漲潮和退潮,寫漲潮固然寫出其勢,寫退潮實亦寫出其力,兩種景境不同,角度各異,但卻相輔相成,使描寫對象更為生動、豐滿、多姿。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元和十年被召回京。此詩即作於是年春。通過對人們競相去玄都觀賞桃花的盛況的描繪,寓含對當時權貴的譏刺與嘲諷。首句寫草木蔥蘢,紅塵拂面,可見人馬喧闐之景象。二句點明看花,但不寫去只寫“回”,並以“無人不道”描狀人們看花後的滿足心情,則桃花本身之繁盛艷麗,已在不言之中。後二句由自身經歷關合桃花,引發感慨,壹方面,眼前“桃千樹”皆為自己“去國十年”之後所栽,寓歲月蹉跎之慨,另壹方面,以眾桃喻趨炎附勢之新貴,譏其不過是在“劉郎”被排擠出朝後才得以掌權,輕蔑之意顯然。玄都觀,是長安城中的壹座道觀。劉郎,劉禹錫自稱。劉禹錫因作了這首詩,更得罪權貴,因而再次被遠貶出京,從這壹事實看,這首詩寓含的諷刺力度之強烈自是不言而喻。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此詩作於大和二年春末,是《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的續篇,兩詩之間竟相隔十四年。劉禹錫因前詩再度遭貶,經十四年才被召回長安任職,其間人事變遷甚大,當年永貞革新的反對派多已亡故或失勢,此詩即針對時事,有意重提舊事,譏嘲當年權貴,表明堅定的立場與信心。前二句寫觀中景物變遷,十四年過去,滿觀桃花竟然“蕩然無復壹樹”,僅有滿觀野菜之花,而由“半是苔”可見幾無人跡,與前詩中那種賞花盛況形成鮮明對比。後二句寫意,“桃花”喻趨炎附勢之新貴,“種桃道士”則指打擊革新運動的當權派,如今桃既不存,種桃者亦復不見,而被排擠的“劉郎”卻又回來了,不啻為向反對派挑戰的宣言。這兩首詩全系政治內容,又皆為詠桃之作,並構成桃花盛衰的完整意象,顯示出劉禹錫政治諷諭詩獨具的特點與成功之處。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此詩是《金陵五題》組詩中的壹首。《金陵五題》五詩分詠五處六朝遺跡,此詩原列第壹首。通過對石頭城荒涼寂寞景象的描寫,表達對六代豪華歸於沒落的感傷,但就全詩而言,並未提及具體史事,而是著眼江山依舊,人事全非,顯然具有普遍的歷史涵蓋性,正是因此,白居易贊嘆“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辭矣”。同時,石頭城乃三國孫權所築,所謂“石城虎踞”,本為恃險固防之構,然已城空國故,顯寓社稷興亡在德不在險之鑒誡意,所以南宋遺民謝枋得深有感慨地說:“山無異東晉之山,潮無異東晉之潮,月無異東晉之月,求東晉之宗廟、宮室、英雄、豪傑俱不可見矣,意在言外,寄有於無。”(高棅《唐詩品匯》引)這種具有特定含義的“意在言外,寄有於無”,實際上正是對超越壹朝壹代之興亡而升華為亙古如斯的歷史規律的深沈思索與感悟。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原列《金陵五題》組詩中的第二首。詩寫烏衣巷之現狀,遙想當年之豪華,抒發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此詩手法與前詩相同,雖然點出壹個具體的貴族宅邸遺址,但以燕子尋巢這壹獨特角度,由小見大,表明舊時豪門貴宅已為普通百姓之家所取代。朱雀橋,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門外之橋。烏衣巷,是東晉貴族聚居地,在今南京夫子廟壹帶。王謝,東晉名臣王導、謝安,這裏代指六朝豪門大族。今昔巨變,滄桑之感,實際上透現出歷史變遷的邏輯進程與深刻內涵。在這類作品中,詩人的感慨總是寓於景物描寫之中,藏而不露,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具含蘊之美與警醒之思。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這首詩描寫洞庭湖優美景象。向來描寫洞庭湖者,大多著眼其闊大境界和壯偉氣勢,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劉禹錫此詩卻顯然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另壹面,即柔和秀美的景境。
詩寫洞庭夜景,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澄靜之水與皎潔之月交相輝映,可見天地間壹片澄澈,壹片和諧,從大的範圍上為全詩構定柔和秀美的基調。從景面上看,纖塵不染的夜空高懸著壹輪明月,浩無際涯的湖面則風平浪靜,在月光照耀下,湖面猶如壹面巨大的銅鏡鋪展在大地上,“鏡未磨”形容絕妙,似鏡卻又未磨,因為畢竟是浩闊的湖面,無風亦有細浪,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同時月光下的景物本來就不像白天那樣清晰,所以湖面又呈現出迷蒙之色,表現出壹種朦朧之美。詩人再放眼遠望,只見湖水清澄,君山青翠,水白山青,相依相伴,那景面恰如壹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同壹件精美的工藝品,使人愛不忍釋。這樣的描寫,不僅構想新奇,而且化大為小,表現出詩人駕馭浩闊景境的高超藝術技巧。
九華山歌
奇峰壹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壹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仚。雲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輝兮江漾影。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宣城謝守壹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壹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九華山,舊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陽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蓮花,因而改名九華(花)山。這首詩描寫九華山秀絕景象,詩人采用歌行體式,句式長短不齊,形成波蕩起伏的節奏感,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九華山極度贊美的感情抒發的需要。
詩人壹見九華山,面對那挺拔奇絕的峰巒不禁驚心動魄,於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詩人想象它是九條矯健騰躍的神龍正準備飛升上天時,忽然壹聲驚雷使它們變化為石頭而成,因為至今這山勢仍然活生生地像要騰飛起來。騰仚,騰飛飄舉貌。這樣寫山,純以神話想象取勝,壹方面使奇山籠罩上壹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使山勢自然騰飛起來,取得直接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詩人先慨嘆九華山的不為人知,黃帝封禪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來過九華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載工具,乘樏指大禹;廣樂,鈞天之樂,這裏指黃帝。“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的感嘆,顯然充滿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後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華山不遠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謝朓的壹首詩而聲名大震,其實山勢極為平凡,“黃索漠”、“無棱角”,根本不能與九華山相提並論。因此,結尾處慨嘆這樣壹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間聲名大震呢?隱然表露出以謝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懷。
巫山神女廟
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巫山,在今重慶巫山縣東。神女廟,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廟。詩人遊覽巫山神女廟,有感於巫山神女的傳說,借此加以想象,於是寫下了這首描寫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蔥蔥,其中偏偏就那麽壹片石頭被人稱為神女,可見其自有不同尋常的靈異之處。以下便就此“片石”展開想象。早晨霧靄消散,好象神女在閨中拉開了透明的羅帳,春暮時將要雕謝的山花,則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殘妝。夜靜時,星河燦爛,月光皎潔,清楚地聽見神女出行時環佩之響,風雨後,分明聞見神女歸來時通體發出的撲鼻異香。詩人沈浸在此想象中,無疑已為神女而心醉神迷,於是結尾發出感慨,這神女為什麽要從九天之上下到人間來與楚襄王約會呢?據宋玉《高唐賦》說,楚襄王遊高唐時,夢見巫山神女,相與歡會,神女自謂“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這樣的疑問式感慨作結,既有戲謔意味,又留下無窮余韻。
這首詩寫神女峰,以想象取勝,而想象本身則呈漸次升級態勢,頗具特色。開頭極為清醒,號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開始將霧、花想象成“卷幔”、“殘妝”,但仍著“疑”、“似”二字,五、六句更進壹層,佩玉之聲和奇異香味已分明聞聽,結二句更對其加以詰問,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這樣的想象漸次升級中,詩人逐漸融入神仙境界,詩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