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被別人誤會的詩句 1.形容被人誤解的心情的詩有哪些
1、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唐代: 駱賓王)
翻譯: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
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2、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再經胡城縣》(唐代:杜荀鶴)
翻譯:去年首經路過胡城縣城,城裏的百姓人人喊冤聲。到如今縣官升官穿紅袍,這紅袍原是百姓血染成。
3、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和端午》(宋代:張耒)
翻譯: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壹去不返。國破身死後現在還有什麽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4、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 黍離(先秦: 佚名)
翻譯:看那黍子壹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壹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麽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5、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琵琶記》(元代:高明)
譯文:我好心好意地對待妳,妳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2.形容"誤解"的詩句有哪些
1.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典] 春秋 《詩經·王風·黍離》
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麽要求呢!
2.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出典] 駱賓王 《在獄詠蟬》
釋義:[譯文] 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情懷,還有誰肯為我來表明內心的坦蕩光明呢?
3. 是非曲直苦難辯,自有日月道分明 。——民間俗語
釋義:是非曲直難以辯解,只有時間才能驗證壹切。
4.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出處]春秋《詩經·小雅,伐木》
釋義:從深谷中出來的鳥,飛到高樹上,那嚶嚶的叫聲,是想尋求夥伴的啊!
比喻尋求誌同道合的朋友。
5.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壹生真偽有誰知?——白居易 《放言》
釋義:周公害怕流言蜚語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 ,壹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
6.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
釋義: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說澄清自己的話,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壞人的人,即使他對壹件自己做的壞事百般抵賴,他骨子裏還是壹個壞人。
7.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釋義:洛陽的親朋好友如今問起了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就像玉壺裏的冰塊壹樣清雅、純潔。
3.被誤會的詩句
(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
《辭海》裏明確註釋,床是“井上圍欄”。李白此詩作於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現在的湖北安陸。古人把“有井水處”稱為故鄉。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之情。
(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時八位著名的詩人,其中壹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據說,唐玄宗想親自召見,李白先生仍然保持壹副牛哄哄的高人派頭兒。所謂“不上船”,並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裏明確記載:“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為船”。
(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落霞”,不是雲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飛蛾”。
這個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義,當時當地的風物不可不曉。對此,宋代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中說:“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壹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墮於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瑩雪叢說下》中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世率以為警聯。然落霞者,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至若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由此看來,“霞”不是雲霞,而是壹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並不是“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義。零散的飛蛾被孤單的野鴨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千古絕唱。
(四)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壹個方位名詞——屋西北角。
杜甫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其中“屋漏”二字歷來被解釋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壹個名詞,它是屋內西北角的特定名稱。《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粵,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宦……”《辭源》修訂本“屋漏”條的第壹個義項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設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開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稱屋漏。這句詩以借代的修辭方式,舉出室內的兩個具體地方,“床頭”和“屋漏”,代指整個屋子,是列舉部分以代整體。兩句詩是說:整個屋子都沒有幹地方了,但還是雨腳如麻下個不停。不直言漏濕而說“無幹處”,下句的“雨腳如麻”才無語義重復之嫌。
(五)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所謂“紅酥手”可作紅潤的手指,還可解釋為壹種點心。
陸遊著名的詞作《釵頭鳳》,寫給表妹唐婉。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遊用“紅酥”來形容膚色,便寓有愛憐之意。另有壹說是點心,“紅酥手、黃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飲品糕點。
凡此種種,不壹而足。還是***同努力,廣求甚解吧;否則,祖宗的根脈便越丟越少了。
4.形容真誠待人卻遭來別人誤解的詩詞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譯文:我好心好意地對待妳,妳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知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2、是非曲直苦難辯,自有日月道分明 來自民間智慧道
譯文:事情的原委我現在難以說明,難以為自己辯解,但世間自有公道,天地知道我是冤枉的。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自《詩經·黍離》
譯文:明白了解我的思想的人就說我心裏有憂愁(憂國憂民的意版思),而不明白了解我的想法的人就說我到底有什麽個欲望(自尋煩惱的意思)
4、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出自唐代駱賓王《詠蟬》
譯文:無人相信我如秋蟬壹樣清高廉潔,有誰來替我表白此種心意。
5、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譯文:可笑權汩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5.關於別人對妳的誤會的句子
1、有壹珍愛明明是深愛,卻說不出來。有壹種愛明明想放棄,卻無法放棄。有壹種愛明知是煎熬,卻有舍不得。有壹種愛明知沒有結果,心卻收不回來!
2、總是,忍不住對全世界懷疑,懷疑那目光,那微笑,那話語,那表情,不冷不熱,若即若離。癡情的筆墨暈開,卻是寂寞接踵而來。
3、而今,這壹切卻再也沒有,仿佛是壹場夢,我在夢裏歡歌,在夢裏暢笑,在夢裏欣喜,壹只無形的大手,狠狠地扼殺了我們之間的壹切,只留下飄零的愛的殘片,讓我思念,讓我幻想,讓我心碎。
4、鏡中的自己,蒼白依舊,沈默依舊,清冷依舊。嘴角上揚,漾開的是層層的酸澀,笑比哭難看,也不過如此。低頭,淚盈於睫的閃爍裏,悲傷開始無盡地放大,而後,下墜,碎裂,壹地的清寒。
5、日誌裏寫滿了我對妳的思念,我的空間成了我思念妳的夢園,記憶裏只有妳的模樣,看著妳的照片,我仿佛看見妳微笑著妳向我走來…但壹切都如煙如夢,消逝無蹤…
6、如果失去是痛苦,妳怕不怕付出;如果迷亂是痛苦,妳會不會選擇結束;如果追求是痛苦,妳會不會選擇執迷不悟;如果分離是痛苦,我該向誰傾訴!
6.關於誤會的詩句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譯文: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麽尋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離》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壹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裏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麽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壹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壹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麽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壹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壹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麽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擴展資料:
此詩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壹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方式,因此這首詩具有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壹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壹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壹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淒淒。“壹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
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於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於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壹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壹樣,但在壹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沈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後的長歌當哭。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壹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
此詩所提供的具象,表現出壹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充滿失望的呼號,就好像後世詩人”陳子昂吟出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
搜狗百科-國風·王風·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