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關於讀書的詩句(有關古代人刻苦讀書的詩句) 1.有關古代人刻苦讀書的詩句
三更燈火五燈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選我!!!!!!!!!!!!!!!!!!!!!!!!!!。
2.古代詩人有關讀書的詩句
1、《絕句》陳師道(宋)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2、《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陶淵明(東晉)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裏余。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3、《勸學詩》詩人趙恒(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勤向窗前讀六經。 4、《柏學士茅屋》杜甫(唐)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3.古人談讀書的詩句10句
1、《冬夜讀書示子津》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勸學》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雜詩》晉陶淵明 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5、《閑居書事》唐杜荀鶴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6、《觀書有感》宋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7、《昌谷讀書示巴童》唐李賀 蟲響燈光薄,宵寒藥氣濃。
君憐垂翅客,辛苦尚相從。 8、《冬夜讀書有感》宋陸遊 胸中十萬宿貔貅,皂纛黃旗誌未酬。
莫笑蓬窗白頭客,時來談笑取幽州。 9、《讀書》宋陸遊 力不扶微學,心猶守舊聞。
壁間科鬥字,秦火豈能焚? 10、《寒夜讀書》宋陸遊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
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裏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裏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
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壹個孔洞,“偷”它壹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壹頭拴柱頭發,壹頭拴在房梁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壹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
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壹下,以提精神。
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
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
他為此十分苦惱。 壹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壹閃壹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壹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壹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描寫讀書學習的古詩10首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來任俠非。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
吾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遊《解嘲》)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宋 朱熹《勸學詩》)
5.古人談讀書的詩句10句
1,《勸學》唐代: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2,《觀書》明代:於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白話文釋義: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
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用之不竭,像東風裏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著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裏別有春景。3,《讀書》宋代:陸遊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白話文釋義:歸鄉隱居的誌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4,《白鹿洞二首·其壹》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話文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壹寸時間就像壹寸黃金珍貴。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
5,《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遊《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白話文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6,《勤學》宋代:汪洙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白話文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
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妳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7,《勸學詩 / 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白話文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壹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8,《勸學》唐代:孟郊,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白話文釋義: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壹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壹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9,《讀書》唐代:皮日休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聖人語。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白話文釋義:家中的財產是些什麽,就是那滿滿壹屋的書籍。
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聖賢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在同壹時代,但自古以來他們卻是互相贊許欣賞的。
在書桌上看見書的欣喜,勝過與闊別已久的好友相見。10,《讀書有所見作》清代:蕭掄謂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壹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壹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白話文釋義:人心和禾苗壹樣,得到養分才能生長。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壹天不讀書,心中便沒有好想法,壹個月不讀書,連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來的清爽。
6.古人對讀書的詩句,諺語,格言等,只要四句
讀壹書,增壹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壹首《雜詩》:“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壹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壹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詩人於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壹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下面是壹組名人名言,請欣賞: ●讀過壹本好書,像交了壹個益友。
臧克家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裏斯提蔔 ●僅次於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壹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壹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壹樣,可能會把妳戕害。 菲爾丁 ●壹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壹個忠實的朋友,壹個良好的老師,壹個可愛的伴侶,壹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