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學史上,聞壹多最早論述詩歌外形建築,他在其著名的“三美說”中提出詩的“建築美”。
他說:“格律可從兩方面講:
(壹)屬於視覺方面的,
(二)屬於聽覺方面的。”
音樂的美(韻律)是屬於聽覺方面的,而建築的美是屬於視覺方面的。聞壹多揭示中國文字的特點,提醒人們在詩歌創作時,要註意空間感與具象性。到了朦朧詩派崛起時,現代詩在外形建築上的排列形式更加多樣化。
徐敬亞認為,應該使詩在某種程度上由“聽覺藝術”變為“視覺藝術”。最直接的理由是,由於詩的內在涵義的復雜性和多層性,難以直接通過朗誦來表達,因此只能用文字在紙面上進行排列:以其書寫印刷形態保持“詩意”。
參考:/s/blog_49fbbdf2010004bt.html
PS:不是所有分行的作品都是詩歌喲,比如《三字經》就不是。在古希臘不僅僅是詩歌其他任何作品都有可能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