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原文_翻譯及賞析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原文_翻譯及賞析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南北朝·佚名《折楊柳歌辭五首》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出自南北朝的《折楊柳歌辭五首》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古詩三百首 , 樂府 , 離別組詩 註釋 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蹀座:偏義復詞,取“座”義。蹀:行;座,同“坐”。

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郁: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鏇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第壹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壹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征。這壹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敘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征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後壹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蘊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願作郎馬鞭”的癡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詩以剛健之筆抒溫婉之情,於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後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麽不見妳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沈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註意兩點:(壹)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於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郁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於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金柳搖風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槐柳野橋邊,行塵暗馬前。 雲壓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燒。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來依舊帶棲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