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須彌的詩句

關於須彌的詩句

1.求與"須彌可以納於芥子"相關的經文或詩句

芥子納須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壹次問智常禪師:“佛經上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我看未免太玄妙離奇了。小小的介子,怎麽可能容納那麽大的須彌山呢?這實在太不懂常識了,是在騙人吧?”

智常禪師聽了李渤的話後,輕輕壹笑,轉而問:“人家說妳‘讀書破萬卷’,是否真有這回事呢?”

“當然了!當然了!我何止讀書破萬卷啊?” 李渤顯現出得意洋洋的樣子。

“那麽,妳讀過的萬卷書都在哪裏呢?” 智常禪師順著話題問李渤。

李渤擡手指著頭說:“當然都保留在這裏了!”

智常禪師說:“奇怪,我看妳的頭顱只有椰子那麽大,怎麽可以裝下萬卷書呢?莫非妳也在騙人嗎?”

李渤聽了後,立即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禪心慧語:壹切禪理,有時從事上去說,有時從理上去解釋。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間,事上有理,理上有事。須彌藏芥子是事實,芥子納須彌是禪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無障礙,就是遊刃有余地理解禪理了。

2.納須彌於芥子 七言唐詩

納須彌於芥子 不是詩

唐代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三教論衡·問僧》中,有這麽壹段問話:“問:《維摩經·不可思議品》雲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

佛家以“芥子”比喻極為微小。須彌山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指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居所,佛家以“須彌山”比喻極為巨大。上句容易理解,下句類似:壹粒沙中有三千大世界;壹花壹世界,壹葉壹如來等等。

佛門和世俗社會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須彌山可以互相包容壹樣。芥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極為微小。須彌山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為佛教所用,指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萬四千由旬,佛家以“須彌山”比喻極為巨大。唐代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三教論衡·問僧》中,有這麽壹段問話:“問:《維摩經·不可思議品》雲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 南朝齊代,婺州義烏縣(今浙江金華)出了個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他用佛經中“芥子納須彌”之深義,敷演句偈,說得極為生動、形象: 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水坦然平,敲冰來煮茶。 傅翕多次談到芥子和須彌的關系,比喻諸相皆非真實,巨細可以相容,以此勸世人不要執著於眼前的名利、地位、榮譽等,事物是會轉化的,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他在行將人滅之際,作《還源詩》以示眾弟子—— 還源去!生死涅盤齊;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還源去!說易運心難;般若無形相,教作若為觀。還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還源去!觸處可幽棲;涅盤生死是,煩惱即菩提。還源去!依現莫隨情;法性無增減,妄說有虧盈。還源去!何須更遠尋;欲求真解脫,端正自觀心。還源去!心性不思議;誌小無為大,芥子納須彌。還源去!解脫無邊際;和光與物同,如空不染世。還源去!何須次第求;法性無前後,壹念壹時修。還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二三味,萬行悉圓收。還源去!生死本紛綸;橫計虛為實,六情常自昏。還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煩惱病,自飲勸眾生。

傅翕此詩,妙理深遠,至誠懇切,以自己對佛法的理解,勸人回復到自然本原的境地,從而得到真正的解脫。

3.關於芥子的詩詞

《周元吉蟠室詩》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天下有廣居,非阿房建章,賓餞日及月,闔辟陰與陽。

山川坦然平,何者為藩墻,孔公暨瞿聃,同坐此道場。

哀哉世日隘,肝膽分界疆,蹙縮戰蝸角,崎嶇走羊腸。

周先早得道,所證非復常。

小室古城隅,宛如野僧房,能容人天眾,雜沓來燒香,三萬二千人,各據獅子床。

實際正如此,切忌錯商量。

須彌芥子話,今夕當舉揚。

《役誠齋》

年代: 宋 作者: 劉過

夫子聲名號浙西,作成文士欲何為。

達人胸次元無翳,芥子須彌我獨知。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壹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吾兄昔在朝,屢欲請會稽。

誓將老陽羨,洞天隱蒼崖。

時事乃大謬,寧復守此懷。

區區芥子中,豈有兩須彌。

舉眼即見兄,何者為別離。

尻輿駕神馬,孰為策與羈。

弭節過蓬萊,海波看增虧。

4.帶有彌字的詩詞

芥子須彌 須彌芥子 恩底彌翁 大漸彌留

大夜彌天 瘡痍彌目 硝煙彌漫 須彌世界

欲蓋彌彰 罪大彌天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彌天大謊 彌天亙地 彌山遍野 彌日累夜

彌日亙時 彌患無形 彌天大罪 曠日彌久

老而彌篤 老而彌堅 仰之彌高 阿耳忒彌斯

南無阿彌陀佛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顧況 尋僧二首 彌天釋子本高情,往往山中獨自行.莫怪狂人遊楚國,蓮花只在淤泥生.

姚合 和李十二舍人直日放朝對雪 今朝街鼓何人聽,朝客開門對雪眠.豈比直廬丹禁裏,九重天近色彌鮮.

周曇 春秋戰國門·趙宣子 門人曾不有提彌,連嗾呀呀孰敢支.臨難若教無茍免,亂朝爭那以獒為.

李嶠 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壹作宋之問詩) 三乘歸凈域,萬騎餞通莊.就日離亭近,彌天別路長.荊南旋杖缽,渭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還來入帝鄉.

李嶠 和麹典設扈從東郊憶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慶 玉關方叱馭,桂苑正陪輿.桓嶺嗟分翼,姜川限饋魚.雪花含□晚,雲葉帶荊舒.重此西流詠,彌傷南至初.

李憕 和戶部楊員外伯成寓直 落日彌綸地,公才畫省郎.詞驚起草筆,坐引護衣香.雙闕天河近,千門夕漏長.遙知臺上宿,不獨有文強.

陸肱 松 雪霜知勁質,今古占嘉名.斷砌盤根遠,疏林偃蓋清.鶴棲何代色,僧老四時聲.郁郁心彌久,煙高萬井生.

5.哪些詩句中含有“彌”字,古詩最好,現代詩劇如果句子經典也可以

作 者 題 目 內 容 張說 醉中作 醉後樂無極,彌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語總成詩. 裴迪 輞川集二十首·臨湖亭 當軒彌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聲發,風傳入戶來. 皎然 寓言 吾道本無我,未曾嫌世人.如今到城市,彌覺此心真. 馬懷素 夜宴安樂公主宅 鳳樓窈窕淩三襲,翠幌玲瓏瞰九衢.復道中宵留宴衎,彌令上客想踟躕. 顧況 尋僧二首 彌天釋子本高情,往往山中獨自行.莫怪狂人遊楚國,蓮花只在淤泥生. 姚合 和李十二舍人直日放朝對雪 今朝街鼓何人聽,朝客開門對雪眠.豈比直廬丹禁裏,九重天近色彌鮮. 周曇 春秋戰國門·趙宣子 門人曾不有提彌,連嗾呀呀孰敢支.臨難若教無茍免,亂朝爭那以獒為. 李嶠 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壹作宋之問詩) 三乘歸凈域,萬騎餞通莊.就日離亭近,彌天別路長.荊南旋杖缽,渭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還來入帝鄉. 李嶠 和麹典設扈從東郊憶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慶 玉關方叱馭,桂苑正陪輿.桓嶺嗟分翼,姜川限饋魚.雪花含□晚,雲葉帶荊舒.重此西流詠,彌傷南至初. 李憕 和戶部楊員外伯成寓直 落日彌綸地,公才畫省郎.詞驚起草筆,坐引護衣香.雙闕天河近,千門夕漏長.遙知臺上宿,不獨有文強. 陸肱 松 雪霜知勁質,今古占嘉名.斷砌盤根遠,疏林偃蓋清.鶴棲何代色,僧老四時聲.郁郁心彌久,煙高萬井生. ***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北郊時冽,南陸輝處.奠本虔誠,獻彌恭慮.上延祉福,下承歡豫.廣樂送神,神其整馭. 李世民 初晴落景 晚霞聊自怡,初晴彌可喜.日晃百花色,風動千林翠.池魚躍不同,園鳥聲還異.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誌. 蕭翼 答辨才探得招字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猿躁似調.誰憐失群雁,長苦業風飄. 張九齡 使還湘水 歸舟宛何處,正值楚江平.夕逗煙村宿,朝緣浦樹行.於役已彌歲,言旋今愜情.鄉郊尚千裏,流目夏雲生. 張九齡 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嘗聞繼老聃,身退道彌耽.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苔石隨人古,煙花寄酒酣.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宋之問 送沙門泓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 三乘歸凈域,萬騎餞通莊.就日離亭近,彌天別路長.荊南旋杖缽,渭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還來入帝鄉. 李乂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桂宮明月夜,蘭殿起秋風.雲漢彌年阻,星筵此夕同.倏來疑有處,旋去已成空.睿作鈞天響,魂飛在夢中. 蘇晉 過賈六 主人病且閑,客來情彌適.壹酌復壹笑,不知日將夕.昨來屬歡遊,於今盡成昔.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挽歌四首 功德冠群英,彌綸有大名.軒皇用風後,傅說是星精.就第優遺老,來朝詔不名.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長生. 崔顥 入若耶溪 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巖中響自答,溪裏言彌靜.事事令人幽,停橈向餘景. 祖詠 宿陳留李少府揆廳 相知有叔卿,訟簡夜彌清.旅泊倦愁臥,堂空聞曙更.風簾搖燭影,秋雨帶蟲聲.歸思那堪說,悠悠限洛城. 陶翰 秋山夕興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鮮.聊為高秋酌,復此清夜弦.晤語方獲誌,棲心亦彌年.尚言興未逸,更理逍遙篇. 劉長卿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寒釭 向夕燈稍進,空堂彌寂寞.光寒對愁人,時復壹花落.但恐明見累,何愁暗難托.戀君秋夜永,無使蘭膏薄. 孟浩然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獨步人何在,嵩陽有故樓.歲寒問耆舊,行縣擁諸侯.林莽北彌望,沮漳東會流.客中遇知己,無復越鄉憂. 孟浩然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裏,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雲度綠溪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孟浩然 與張折沖遊耆闍寺 釋子彌天秀,將軍武庫才.橫行塞北盡,獨步漢南來.貝葉傳金口,山樓作賦開.因君振嘉藻,江楚氣雄哉. 韋應物 七夕 人世拘形跡,別去間山川.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夕衣清露濕,晨駕秋風前.臨歡定不住,當為何所牽.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群盜無歸路,衰顏會遠方.尚憐詩警策,猶記酒顛狂.魯衛彌尊重,徐陳略喪亡.空餘枚叟在,應念早升堂. 錢起 江陵晦日陪諸官泛舟 節物堪為樂,江湖有主人.舟行深更好,山趣久彌新.尊酒平生意,煙花異國春.城南無夜月,長袖莫留賓. 作 者 題 目 內 容 錢起 送郭秀才制舉下第南遊 失誌思浪跡,知君晦近名.出關塵漸遠,過郢興彌清.山盡溪初廣,人閑舟自行.探幽無旅思,莫畏楚猿鳴. 鄭昈 落花 早春見花枝,朝朝恨發遲.直看花落盡,卻意未開時.以此方人世,彌令感盛衰.始知山簡繞,頻向習家池. 戴叔倫 暮春遊長沙東湖贈辛兗州巢父二首 回環路不盡,歷覽意彌新.古木畬田火,澄江蕩槳人.緩歌尋極浦,壹醉送殘春.莫恨長沙遠,他年憶此辰. 盧綸 新移北廳因貽同院諸公兼呈暢博士 華軒邇臺座,顧影忝時倫.弱質偃彌曠,清風來亦頻.恩輝坐淩邁,景物恣芳新.終乃愧吾友,無容私此身. 朱放 靈門寺贈靈壹上人 所思勞旦夕,惆悵去湘東.禪客知何在,春山幾處同.獨行殘雪裏,相見暮雲中.請住東林寺,彌年事遠公. 權德輿 月夜江行 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彌傷孤舟夜,遠結萬裏心.幽興惜瑤草,素懷寄鳴琴.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 歐陽詹 早秋登慈恩寺塔。

6.壹休宗純 求 詩詞 解釋

談到他對寺中後輩不滿,實際是他對當時五山及大德寺派的禪風均持否定態度。其晚年自贊頂相就道:

華叟子孫不知禪,狂雲面前誰說禪?

三十年來肩上重,壹人擔荷松源禪。

至圓寂前又以比自贊更嚴厲的口氣留下遺偈:

須彌南畔,誰會我禪?

虛堂來也,不值半錢。

松源是指松源崇嶽,虛堂是指虛堂智愚,這兩位都是南宋有名的禪師,按輩分說,可說是他的祖師爺了,壹休最後就連祖師爺也否定了。從他早年的“君恩淺處草方深”到臨終的“虛堂來也,不值半錢”,我們可以體會到其壹生曾擁有過何等豐富何等曲折的精神生活。在這種經歷中完成的他的思想,無疑也是獨特而深刻的。

所以大概意思應該是

須彌南畔,有誰能了解我悟到的禪理~

即使是像虛堂這樣的大禪師來了~在我面前也是壹文不值啊~~

7.關於猿的詩句

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李白《長幹行》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難》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嶺猿同旦暮,江柳***風煙。

——劉長卿《新年作》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馬戴《楚江懷古》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