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黃氏的詩句

關於黃氏的詩句

1. 有誰知道黃姓的那首詩

黃姓的認宗詩

在海內外黃氏族姓中,極為廣泛地流傳著壹種為黃姓宗族特有的認宗詩。這種詩猶如壹組特殊的文化密碼,凡黃姓族人,無論身處何方,只要能背得這壹"密碼詩",便可認祖歸宗,會被視為同宗兄弟,得到本族姓的互相關照。

黃姓的認宗詩,又分為所謂"外八句"與"內八句"。

外八句,就是當年邵武禾坪黃氏大始祖黃峭山公送別諸子的那首別子詩,又稱"上馬詩"。詩的全文是: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舊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

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

該詩的文字,各種詩載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我們上面的全詩文字,則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黃氏大宗祠修壹修訂的。

所謂內八句,其內容和文字,各地流傳和文獻記載均有很大的差異。壹種以當年黃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吳氏二位夫人作的臨別贈子詩為內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黃氏統壹其文字為:

峭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壹兒。

興家創業務離去,回猷報命省親儀。

吾年八十難期會,葉茂九州同根枝。

不論貧富與貴賤,相逢當念初分時.

該詩上兩句為官氏所作,下面句為吳氏所作,廣泛流傳於閩、粵、贛地區和東南亞華人黃姓之間。但其文字則各地流傳者略有差異。另外,如扛西《雙井黃氏族譜》和《樟峰黃氏宗譜》,均認為該"內八句''也是黃峭山公本人所作,並非官、吳兩夫人所寫。

據潮州譜記載,在閩粵及東南亞黃姓中,又流傳著另壹種"內八句",也稱"下馬詩",與"上馬詩"相配,傳說也是黃峭山公所作,全詩文字是:

壹脈流傳住異鄉,八言遺囑實非常。

子孫追本敦前境,世代尋源仍舊鄉。

鼎案碎全遵命語,牲儀腥熟薦馨香。

親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兌昌。

又有以下面這首詩為"內八句"者,傳說該詩前四句是黃峭山公三夫人鄭氏所作,後四句是官氏長子也即二十壹子中長兄臨別時所作贈諸弟之詩,其文字流傳,各地也小有異同,大體內容則無別,也有的族譜稱它為"廿壹公名贊",其詩雲:

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瞿盧福林唐,

祖潭城光昌層貴,官吳鄭氏永流芳。

峭公當日官何職,大宋奎章內閣郎。

代代子孫須謹記,枝枝蕃衍紹書香。

詩中前三句21字,即黃峭山二十壹個兒子之名。此內八句見載於福建邵武禾坪譜和廣東潮州譜,流傳於閩粵及南洋。

據廣東深圳寶安坪山黃氏譜所錄"內八句",即黃氏源流歌,其詩雲:

梅江江上舊華堂,閥閱相傳江夏黃。

百裏華封留政跡,千年翰院擅文章。

綿綿世澤留孫子,赫赫家聲繼漢唐。

如見普譜應起敬,今人遠仰昔高陽。

此詩述黃氏源流,梅江蓋指嘉應,高陽即是顓頊,說的是客家黃氏為帝顓頊的後裔,派衍江夏。因此該詩主要在客家黃氏中流傳。此詩也見載於潮州譜,該譜認為此詩為詩人黃應谷所作敬賀世系詩,而非"內八句"。據潮州譜,當年黃應谷所作敬賀世系詩***有三首,此其第壹首,另有第三首也被有的族譜當作"內八句",該詩雲:

江夏名邦閥閱高,簪纓宦族產子豪。

禦爐仙枝黃金榜,王閥瑤階緣錦袍。

詩禮傳家承祖德,文章華國迪兒曹。

本支百世千秋盛,萬古衣裳冠大韜。

黃姓宗族特有的"內八句"與"外八句"等認祖詩,至今仍在各地黃姓中廣泛流傳,它說明了黃氏族姓尊尚宗族主義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臺灣和廣大海外華裔黃氏尋根問祖、認祖歸宗文化心態的反映。

除了認祖詩外,在東南及南洋的海內外黃姓宗族中,還流傳著壹首回文詩,該詩的讀法應從"才"字起讀,依次詩句是:

才秀黃君道學開。

開學道君迎路來。

來路迎君千馬返,

返馬千君黃秀才。

據潮州譜稱,此詩是贊頌黃氏學子匯萃,人才濟濟,其熱烈盛況,躍然紙上。

2. 黃氏三妻二十壹子

1、詩名:

《峭山公遣子詩曰》

2、詩句全文: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聖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篤祖宗堂。但願蒼天垂庇佑,三七孩兒永熾昌。

3、釋義:

男兒誌在四方,四海為家,可以隨處生根落地,但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這是倫理禮儀,代指成家立室組成家庭,有了禮儀就有家庭,有家庭就有社會,有社會就有國家,追宗認祖才能維系家庭家族的團結穩定,認親詩則是這個追宗認祖的紐帶 。

擴展資料:

黃姓的認宗詩,又分為所謂"內八句":

內八句,其內容和文字,各地流傳和文獻記載均有很大的差異。壹種以當年黃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吳氏二位夫人作的臨別贈子詩為內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黃氏統壹其文字為:

峭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壹兒。興家創業務離去,回猷報命省親儀。吾年八十難期會,葉茂九州同根枝。不論貧富與貴賤,相逢當念初分時。

該詩上兩句為官氏所作,下面句為吳氏所作,廣泛流傳於閩、粵、贛地區和東南亞華人黃姓之間。但其文字則各地流傳者略有差異。另外,如扛西《雙井黃氏族譜》和《樟峰黃氏宗譜》,均認為該"內八句''也是黃峭山公本人所作,並非官、吳兩夫人所寫。

百度百科-黃守恭

百度百科-黃氏

3. 求壹首寫在黃氏宗祠的詩

應該是黃氏族譜八句詩分外八句和內八句:黃氏宗親外八句駿馬登程出異鄉,任從異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應存祖宗香. 萬望蒼天垂庇佑,三七孩兒總熾昌.母親內八句: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娘七子齊。

創業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惟。君思日久難相會,宗葉分枝為汝題。

若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根蒂。該詩的文字,各種詩載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我們上面的全詩文字,則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黃氏大宗祠修壹修訂的。

所謂內八句,其內容和文字,各地流傳和文獻記載均有很大的差異。壹種以當年黃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吳氏二位夫人作的臨別贈子詩為內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黃氏統壹其文字為:峭老原來娶三妻,官、吳、鄭妣廿壹兒。

供參考。

4. 關於黃氏名人的詩,文有哪些

樓主您好;黃姓出了很多大名人啊。

宋代的黃庭堅,江西詩派的創立者,壹祖三宗的壹宗。清代的黃景仁,天妒英才,壯年殞命。

可仍是壹顆閃閃發光的明星,雄霸清代詩壇。清代的黃宗羲,清初三大思想家之壹。

黃庭堅代表作品:散文 《書幽芳亭》《答洪駒父書》《贈高子勉》《苦筍賦》《毀璧賦》《跛奚移文》 詩歌 《博士王揚休碾密雲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二首》《題鄭防畫夾》《牧童詩》《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荊江亭即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登快閣》《寄黃幾復》《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漸》《喜太守畢朝散致政》《晚樓閑坐》《清明》《新竹》《題竹石牧牛》《春近四絕句》《登快閣》 詞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謁金門·示知命弟》《謁金門·示知命弟》《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醉蓬萊·對朝雲叆叇》《水調歌頭·瑤草壹何碧》《清平樂·春歸何處》《念奴嬌·斷虹霽雨》《滿庭芳·茶》《鷓鴣天·人生莫放酒杯幹》《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南歌子·槐綠低窗暗》《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飲》《南鄉子·諸將說封侯》《品令·茶詞》《木蘭花令·當塗解印後壹日》《千秋歲·少遊得謫》《望江東·江水西頭隔煙樹》《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黃景仁詩名句: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都門秋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壹用是書生。

《雜感》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呈袁簡齋太史》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綺懷(其十五)》歷窮詎有繩堪續,面改難如鏡可磨。

《辛卯除夕》垂楊密密拂行裝,芳草萋萋礙行路。《短歌別華峰》悄立市橋人不識,壹星如月看多時。

《癸巳除夕偶成》馬因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雜感》火輪杲杲懸中天,下鑠大地生青煙。

《苦暑行》雲中見祥鳳,百鳥無文章。《和容甫》才見銀水動地來,巳將赤岸浮天外。

《觀潮行》須臾壹線吐復落,砉然萬丈車輪紅。 《登衡山看日出用韓韻》全家都在西風裏,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門秋思》老烏守巢啼,日暮雛不歸。羽翼各自有,知他何處飛? 《烏棲曲》呼群聲榖榖,隔燭影婓婓。

《鼠》黃山白猿千年物,出沒無時不知穴。裹身只借千巖雲,療饑惟餐太古雪。

《白猿》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別老母》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

《感舊》黃宗羲代表作品:《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南雷文定》《四明山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