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元稹,官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詩唱和,所以人稱“元白”。元稹有壹首寶塔詩,題名《壹字至七字詩·茶》,此種體裁,不但在茶詩中頗為少見,就是在其它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詩曰: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相關茶賦 《茶賦》
作者:蒼山牧雲
序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蠻名噪海外,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峰;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雲;東有龍井綠,西多黃壤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散燥,慢品能娛情。茶之趣也!為序
春茶肥,秋茶瘦,夏茶薄,冬茶透。凡有好茶,無不趁天時地利之便,得人勤種良之先。毛峰剛烈,雀舌披銀裝;龍井清高,澤色逐淺黃。鐵觀音,素聞名;質如鐵,芙蓉沙綠壹冠絕。碧螺春,毛全身;銅絲條,壹嫩三鮮古難調。湯鮮色濃,以茶洗眼可以明目;味高甘醇。以茶入枕可以安神。得茶療之效!感香馥蒸騰,與雲蒸霞蔚之間,享齒間輪回之韻。得聽茶之妙!觀緊直沖升,與展葉放香之際,品人生榮辱沈浮。得賞茶之要!此三者,君子玩茶之得也。 梅有骨而竹有節,水能言而茶能語。茶有千種,氣合萬象;汁含百味,寓意滄桑。香茶以待客,色醇而情意重,清烈喻薄厚;濁水而逐人,味淡而友情薄,濃淡比親疏。湯色艷而味重,細品當為雅客;香氣高而祈紅,牛飲必是粗人。茶霧禪雲,瓷工陶趣。飲茶乎,玩情逸性也。大凡對茶當有招宴功夫,君子如茶常飲入味,可引與知己,倘枯坐無友,獨盞把杯如喝悶酒,品而無心,味同嚼蠟有何妙哉?抑或遇神品而不細賞,如逢君子而不結交,得神女而泄欲,亦誠人間惡事。 綠茶炒,紅茶蒸;白茶曬,黃茶悶。嫩度定品質,條索觀外形。色澤考工藝,整碎參審評。葉本壹色,炒烘蒸悶成百味,綠茶之鮮濃,洗盡古今煩惱事。質緣半株,搓揉切撚焙天香,紅茶之甘醴,恰如世間明白人。作歌曰:南方佳木,細葉青青;丘嶺疊翠,巖壑爭新;入店求市,訪之有名;逢家大興,值抵黃金。湯肥色麗,光透紅勻。健康玉液,靈魂至飲。 跋 惡語醒耳,人厭聽之;苦藥利病,舌畏嘗之。苦臭晦腥之物,雖牲畜尚不以為食料,況人乎?卉以其艷麗而見愛於人,究其性,本與同科蕪草質本無別,然境遇迥異,與之同理也。茶奉盛會,因人成榮;花飾明堂,為香得寵。物以可用之大小,而分高低貴賤;人以利己之緩急,而定遠近親疏。此世俗之定律,未知物之悲耶?人之喜耶?
酒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
李白在《月下獨酌》壹詩中寫道,“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賫我思成”。〔傳」:酤
書
☆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千賦者善賦,觀千劍者曉劍。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琴
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周南·關雎》
琴瑟不調,改而更張,雖明旨已行,猶宜消息。--《魏書·崔光列傳》
樂琴書以消憂。--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詩·小雅·常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