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思鄉的詩詞

關於思鄉的詩詞

(壹)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聞客從何處來

(四)長幹曲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五)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七)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XIE)(第二聲),此物最相思。

(八)渡桑乾 賈島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九)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十)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十壹)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十二)天凈沙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十三)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十四)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十五)長相思 李煜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

(十六)《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裏***嬋娟。

秋暮西歸途中書情

白居易

耿耿旅燈下,愁多常少眠。

思鄉貴早發,發在雞鳴前。

九月草木落,平蕪連遠山。

秋陰和曙色,萬木蒼蒼然。

去秋偶東遊,今秋始西旋。

馬瘦衣裳破,別家來二年。

憶歸復愁歸,歸無壹囊錢。

心雖非蘭膏,安得不自然。

江外思鄉

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壹絲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壹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桃李春風壹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同上.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回答者: 淺笑回憶 - 實習生 壹級 2009-9-28 21:03

將進酒

[編輯本段]壹、李白詩《將進酒》

作品簡介

《將進酒》(其中“將”讀qiāng,陰平,意思為請),壹作《惜空酒樽》,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酒》曲。《樂府詩集》:《將進酒》古詞雲: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宋何承天《將進酒》篇曰:將進酒,慶三朝。備繁體,薦佳肴。則言朝會進酒,且以濡首荒誌為戒。若梁昭明太子雲,洛陽輕薄子,但敘遊樂飲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繼李白之後李賀也有同題詩歌。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於公元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壹。

李白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及有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歌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壹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壹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隴西成紀(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亂逃至碎葉(今吉爾吉斯***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遊神仙」、「好劍術」,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知章譽為「天上謫仙人」,後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誌無法實現。李白性格傲岸不羈,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永王軍隊為唐肅宗消滅後,李白也受牽連入獄,後來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壹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壹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願,六十二歲時在他的族叔當塗縣(安徽馬鞍山)縣令李陽冰家中病逝。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壹日同風起,摶搖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在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楚辭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壹代「詩仙」的贊譽。

寫作背景

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壹年(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壹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飲。當時距是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詩情,來了壹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壹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裏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於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

原文

將(qiāng)進酒

〖唐〗李白

{樂府詩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會須:應當)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註:某些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註: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註: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註:也有版本為但願長醉不用醒或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鬥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註:此處也可作“言錢少”),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徑須:直截了當。)

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詞語解釋

青絲:喻指黑發。

雪:指白發。

會須:正應當。

岑夫子:指岑勛,李白之友。 夫子是尊稱。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也是當時的隱士。 生,是對平輩朋友的稱呼。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zhuàn)玉:精美的飯食。

高堂:有時可指父母,在此指高高的廳堂。

沽:通“酤”買。

銷:同“消”。

恣:縱情任意。

詩文解釋

[泛指]妳(或我)沒有看到洶湧的黃河之水是從天上傾覆而下,滾滾東去,奔騰至海,永不復還。

[泛指]妳(或我)沒有看到正直和邪惡得到公正的對待而慷慨悲憤白了頭發,晨曦還恰似青絲,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生得意之時既需縱情歡樂,莫讓金樽空淌壹波月色。

蒼天造就我雄才偉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盡亦有失而復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樂,只壹豪飲便應當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繼續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為妳們唱壹曲,請妳為我傾耳細細聽:

鐘鳴鼎食有何富足,只但願長久沈醉下去再也不復清醒。

自古以來聖人賢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於酒的飲者才能留下美名。

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暢飲名貴好酒,盡情歡樂。

主人啊,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了呢,那就應當買了酒來讓我們恣意暢飲啊!

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們拿去統統換了美酒,

我要與妳們壹起借這千杯美酒,消融那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許繼勝譯文]

李白《將進酒》詩意

妳可曾看到那滾滾的黃河之水,

從天上急墜後又匯流入海,

萬裏咆哮再也沒有回頭!

妳可曾對著高堂上的明鏡,

為滿頭白發悲愁,

年輕時那滿頭青絲般的秀發,

到了暮年卻似雪壹般蒼白。

人生得意時就要盡情地歡飲啊,

切莫讓金杯空對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會有有用的時候,

千金散盡後還可以賺來。

烹羊宰牛我們要喝個痛快,

先飲他三百杯以釋我情懷。

岑老夫子,丹丘先生,

快快的飲酒,

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

就讓我為諸君高歌壹曲吧,

請諸君為我傾耳靜聽。

鐘鼓美音與佳美飲食都不足為貴,

我只願沈醉在美酒中不再醒來。

自古聖人賢士多寂寞,

唯有善飲者留下美名。

妳看陳王曹植昔日平樂宴請群朋,

壹鬥美酒需要十千金錢,

可他只管是恣意飲用與歡娛。

主人啊,

妳為何要說自己的酒錢已經不多,

只管是取來飲個底兒朝天。

什麽五花馬啊,千金裘啊,

喚小廝出來,

統統拿去換成美酒。

今天我要與妳壹醉方休,

方解這萬古的情愁。

註:李白《將進酒》原詩“朝如青絲暮成雪”大多數人都把“朝”字譯為“早晨”,將“暮”譯為“晚上”,意思為早晨還是滿頭的青絲,到了晚上便變成了雪壹樣的白發,就連中學的課件也這樣解釋,我認為這樣多少有壹些牽強附會,試想壹下誰的頭發會壹天之間變白呢?我認為正確的解釋應該為:“朝”、意指朝氣蓬勃的年輕時代,這裏喻指少年;“暮”,指的人的暮年,而不是傍晚的意思。[1]

詩文賞析

『壹』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於是乎對酒詩情,揮灑個淋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壹刻如同狂風暴雨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壹瀉千裏。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壹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裏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於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轉癲狂,最後歸結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沈,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

『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壹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壹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裏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壹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壹瀉千裏,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壹漲壹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壹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壹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壹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壹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壹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禦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壹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沈麽?否。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壹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壹何自信!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壹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麽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麽——“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壹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壹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遊維揚,不逾壹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裏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壹。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壹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壹碟乎,兩碟乎?酒要壹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麽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了,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裏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裏,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壹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壹貫。再者,“陳王”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誌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壹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壹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