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方面:
1、語言建構與運用
從語文學科角度出發,“語言建構與運用”這項核心素養,可理解為“出於真誠對話的願望,準確理解對方的話語形式與話語意圖;精確妥帖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以進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維發展與品質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多項綜合的實踐能力。而要在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身就是壹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漢語的內部結構、包含的各種信息都很復雜,這項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思維的發展。
3、文化傳承與理解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文化史是多民族發展的***生體,中國古代經歷了數次民族之間的戰爭,漢語無形之中經歷了多民族的激變、融合,這些因素影響了漢語文化的傳承積澱。如在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嶽飛抗金等史實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來為人傳頌不已,很多詞語的背後都蘊含著壹段歷史典故。
理解並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就成了關鍵的壹項核心素養。
4、審美鑒賞與創造
語文學科是漢語與文學的復合體,文學作品就是藝術化地組織語言的壹種作品,語文教學以“審美鑒賞與創造”為核心素養,其宗旨就在於滿足人性的需求,讓學生體驗到文學帶給人的愉悅、情趣,喚醒學生對文學的渴望與熱愛,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培養個性創造力。
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
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壹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
如果壹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麽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征,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