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離騷”
很少去心如止水地品讀成長的味道。
殊不知,當妳側耳傾聽,那對壹切都漠不經心的成長便會捕風捉影、粉墨登場。它會轟轟烈烈地在妳的情感世界裏興風作浪,為所欲為。在它的眼裏,只有那隨心所欲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要壹手遮天去強加於妳的,恐怕只有纏綿悱惻,心如刀絞了。欲罷不能,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何謂稚嫩?何謂成長?又何謂老當益壯?成長需要付諸的就是這度日如年的心煩意亂、輾轉反側,而待到壹切都壹波不興、風平浪靜之時換來的也只得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風度翩翩、相貌堂堂;白手起家,生拉硬拽出屬於自己的家和萬事興的小天地。便神采飛揚的振臂壹呼,自己的壹生有了歸宿。這樣的成長,或許真的是飛黃騰達、六畜興旺的根本所在,但這樣的成長也早已沒有了成長的意義。當然,我所說的不是那種特立獨行、獨樹壹幟的成長,能做到上述的成長也真的就是大道不違了。
2. 仿寫壹篇關於《離騷》的文章秋思
靜靜佇立,依著窗欄,望遠山如黛,聽秋雨呢噥。
多日綿綿無休的秋雨,朦朧了世界萬物,遠處的山,近處的樹,籠在壹片水霧之中,淡然卻倍添清韻,婉約則更覺可人。秋壹如那風姿綽約的古典美女,在雨的妝扮下,則更顯玲瓏剔透,清高雅潔,並兼輕愁流轉,令人思壹回不由得情幽,看壹眼不由得心動。
秋使人愁。愁本秋之心,愛秋之心,必為多愁善感之人。
在這樣的夜裏,聽著瀝瀝的秋雨,昨日的夢隔山隔水的向我漫延而來,凝重而犀利的劃過心靈。曾經懷著多麽美好的期盼,卻被彌漫在風中似曾相似的憂愁吹散。走過的路邊,草葉上遺落著哪壹個季節裏清露猶自不肯凝結;擡頭看天,何日夢裏的那壹片雲仍在誰也看不見的地方堆積著不可知的心事,隱隱約約,淒楚迷離。裹著壹份莫名的惆倀與無來由的憂傷,徜徉於秋天的陰郁。簾簾細雨,敲打著心靈,每壹粒聲響,都撥彈著回憶鳴響著思念;每壹次滴落,都泛起昨日夢幻般的漣漪。我知道,那禁不住的酸楚終會釀成漲池的秋水洶湧而上,直到染透那漫漫的霜林。多少夢想,多少過往,多少期待,都已隨風而去。只有回憶,只有那不滅的痕跡,還能令我觸痛,還能留壹份柔軟的慰藉淡淡的惆悵縈繞心中。
焚壹柱清香,將憂傷點燃,讓裊裊輕煙引我至夢的方向。如果可以,請將我緲若浮雲的微笑,透過水重霧重的彌漫,滑過風影流離的瞬間,如壹朵璇旎芬香的玉蘭,把這每壹寸朦朧的空間,溫柔燦爛地綻放。凈手端坐琴前,彈壹曲《秋窗風雨夕》,重溫紅樓夢,再品黛玉情,落葉蕭蕭,寒煙漠漠,曲未終,淚已落。
秋使人思。秋月清涼如水,秋夜靜謐深遂,繁星點點,揉亂心思幾許。我立於記憶之上,任三千青絲舞魅夜風,往來飄浮的塵埃中,不知哪些,是我那曾遺落的往事?片片記憶裏的花瓣,就在這樣清冷的夜裏,帶著憂傷,帶著嘆息,輕輕滑落我的心房,慢慢濕潤,慢慢浸透。慢慢溢散。
當最後壹朵落花在時光的手掌裏褪下那僅剩的壹絲嫵媚,當收獲的田野最終淪陷成壹片滄海桑田,靜觀壹片葉子的生死輪回,看花瓣在風中飄零成泥,想生命何其脆弱,想愛情原來如風,壹切如花開花落,有始有終。再美麗的花也終會雕零,再輝煌的生命也將是青灰壹捧。俯拾壹瓣殘香,想當初那曾是如何清靈如水艷麗柔媚的容顏,令無數蜂蝶折腰其中。它曾以何其嫣然極致的情懷去撫摸春露夏雨的瓣瓣冷香,“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它曾在怎樣壹種如詩如畫的境界裏,用絲絲花語去演繹那不盡的綿綿愁緒。而今,壹季季的燦爛漸漸化為昨夜蒼白雕零的黃花,瑟瑟西風中,想它顫抖的嬌容和纖弱的身姿,在每壹個漸冷的清晨,是怎樣癡癡尋找著暗戀它明媚的那抹春光,尋找著好似遺失在前日夢中的美麗。當日日空洞虛幻的期待,終被穿流無息的歲月蠶蝕為空空的繭,它唯有用盡最後壹抹輝煌,以絕望的舞姿在紅塵中墜落,再墜落……
白駒過隙,人生短暫,盼老了容顏,滄桑了秀發,荒蕪了心野,在如癡如夢的風花雪月中承受著冷酷的四季輪回,頹敗掉所有的美麗。待到朵朵生命的花在人生的秋天裏脫幹香味,瓣瓣熄滅光輝,留下的,唯有刺痛的感覺。美麗禁不起光陰的變幻,生命亦無法持久永恒,便只有把等待千年的美麗凝結成壹個燦爛的花期,將蘊了三朝五代的唐姿宋韻在那個屬於自己的季節裏綻放徹底,燃過春天的額眉,涉過千尺的碧譚,在青草偃伏的春天亭亭卓立,任由無數心瓣的香脈貫穿風起雲落的情懷,讓燦爛窮其壹生,讓芬芳余味無窮。
徘徊在四季輪回的風口,緊緊握著回憶的細沙,任如霜的冷光冰結思緒。蕭聲喑啞,流星飛渡,我獨自在月下吟,風裏歌,雨中舞。人倦了,鬢亂了,徒生憐愛幾多,零淚如許。待得寂寥無聲時,隔著時光的距離,回望年少菁華,那些菊花插滿頭、花香盈滿袖的天真與爛漫,在終日惆悵的懷舊與失落中,漸行漸遠,已成為記憶中壹道越望越遙遠的風景。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到中秋分外明,秋象征著離愁,也象征著思念。中秋象征團圓,明月更照離人情。相思情長皆在仲秋,把遍插茱萸少壹人的落寂與思念,遙寄瑟瑟的秋風,把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隨這秋雨透穿萬水千山。擡頭不忍觀月,俯首問情何堪,廣寒清宮冷寂,仙子亦無語,令人不知不覺悵然。
又到中秋,又到中秋,不知幾人望鄉愁。
記憶中故鄉的秋天金黃壹片,秋風起處,落葉蕭蕭如蝶飛舞;寒霜過處,煙雨迷濛氤氳飄搖。步梧桐深院,踏落紅赤痕,水色盈盈更覺秋涼月冷。
南國的四季輪轉不著壹絲痕跡,早入秋,遲未涼,綠仍盛花依舊芬芳,若不是這連綿細雨,真不知何處覓秋涼。如果說故鄉的秋天神秘綽約,寂寞遼遠,而南國的秋天則明澈透亮,坦蕩無跡,未見葉落花殘,也道天涼好個秋。
3. 仿寫《離騷》的文章 字數少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惟 通:唯)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茞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鹹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誌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臯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後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鹹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禦。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溘吾遊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遊。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遊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索瓊茅以筳篿兮,命。
4. 離騷節選改編成作文微風輕輕地吹拂起書頁,其中似乎夾雜著壹絲香草的氣息。目光流動在司馬遷用至情寫下的文字間,我細細品讀著妳——屈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妳的品行如美玉壹般高潔,不受世間壹切汙濁之物的沾染,相信擁有如此高風亮節的妳,必然會向往恬適淡定的生活。妳也許願意與白雲清風為伴,臨潭而立,去聆聽山澗清泉;妳也許向往與小橋流水同行,居衡門之下,去靜品絲竹清音;妳也許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當壹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選擇便是歸隱山林,做世外閑人。然而,心系國家百姓的妳,卻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
妳擁有陶淵明超脫於世的情懷,卻不會像他壹樣壹味隱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裏,獨享清閑;妳具有林和靖“梅妻鶴子”的高潔品格,卻不會像他壹樣沈迷於“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山園小景中,虛度此生。戰國年代,到處都是號角嘶鳴,黃沙漫天,妳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步履蹣跚,卻始終沒有倒下。妳用瘦削卻又堅強的肩膀承擔起了保衛國家的大任。怎奈黃鐘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卻聽信讒言,對妳的竭忠盡智視而不見。妳消瘦羸弱的身軀已漸漸不堪重負,在這個時刻,又有誰能攙扶妳壹把?
最終,妳只得披發行吟於江畔,揮灑著滿腔的熱淚,發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哀絕嘆息。有人勸妳與世推移,,隨波逐流,妳卻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溫蠖”維護了妳高潔的誌向。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我知道妳最愛的便是香草,因為妳欣賞它的高潔品行,那種不與群芳爭艷的超脫,那種不隨風而屈的堅韌。而妳也如生長在湖畔的壹株香草,緩緩地在風中搖曳,壹顆露珠在青青的草葉上默默地閃耀,宛如妳回望故國時,眼眸中閃爍地晶瑩淚光。
5. 關於《離騷》的文章屈原是詩國的壹顆巨星,遠在眾星之前,它出現在我國詩歌史上,成為無數後繼者所仰慕的風範。
他的不朽之作──《離騷》,震古爍今,千百年來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成為我國詩歌史以至世界詩史上,最為激動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偉大、優秀的藝術,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無盡藏。
歌德說:“優秀的作品無論妳怎樣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來人們讀《離騷》,人們認識它,分析它,開掘它,只要是壹個態度嚴肅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過。
它給人以“真”的啟迪,“善”的激勵,“美”的享受。它是那樣完美而豐富,古老而常新,“逸響偉辭,卓絕壹世”,“衣被詞人,非壹代也。”
“離騷者,猶離憂也”,這是司馬遷對《離騷》題義的解釋。“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這是他對詩篇創作動力的說明,也是對長詩《離騷》感情基調的詮釋。屈原為了振興邦國,實行“美政”,“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但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遭讒遠逝。
他滿懷“存君興國”之誌,卻喚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國兵挫地削,危亡無日,自己卻竟被疏失位,救國無門。這對於壹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誌士來說,能無怨乎?詩中有雲:“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又雲:“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最後說:“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離騷》正是詩人蘊藏著滿腔愛國 *** ,飽含著血淚寫成的壹首悲傷怨憤之歌,讀之令人摧肝裂膽,撼人心魄。
《離騷》壹詩素稱難讀,這除了南楚的方言、歷史、神話、風物帶來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礙之外,主要由於全詩感情回環激蕩,反反復復,脈絡不易掌握。誠然,《離騷》是壹首規模宏偉的長詩,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從洪氏說刪去“曰黃昏以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壹首自敘傳性的長篇政治抒情詩,而又帶有某些神話色彩和事件敘寫以及情節因素。
因此,對於《離騷》壹詩,我們只有首先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藝術深處,發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偉大的藝術創造。 長詩《離騷》,敘寫了詩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經歷,從而說它帶有自敘傳的性質,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現實的描寫,在自我形象中滲入了濃重的神話因素。
詩中的構思,具有某些情節性,但也並非是客觀的、真實生活經歷的敘寫,而完全是主觀想像的飛騰。這壹切都說明長詩《離騷》是壹篇浪漫主義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樣是壹篇自傳體的敘事詩。
也就是說我們讀長詩《離騷》,特別應該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詩人內心世界活動的起伏,以至由此而展開的全部豐富性和貫穿於全詩的藝術特質。 貫穿於《離騷》長詩中的“情”,即司馬遷所說的“怨”情,更確切地說就是壹股忠怨之情。
詩人身處戰國時期新舊交替的激烈變化時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熱愛的祖國,原本是壹個強大富庶的國家,在群雄並峙之中,曾居於盟主地位,有著統壹天下的諸多條件。但自楚悼王變法失敗以後,國政受舊貴族的把持,日非壹日。
至屈原所生活的懷王時期,由於內政不修,外有強秦壓境,已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壹位“博聞強誌,明於治亂”的政治家,是壹位有理想、有遠見和剛正不阿的愛國誌士。
他出於對祖國命運的擔憂,滿懷忠貞之誌,企圖革新政治,振興楚國。但他的壹片赤忠之心,卻得不到理解。
最初他曾壹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擔任左徒要職,推行新政;誰料正當他忠心耿耿,報效祖國之際,卻因為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而謠諑蜂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讒見疏。他怨忿楚王之“數化”,“不寤”;怨忿“黨人”之“貪婪”、“工巧”,怨忿“眾芳”之“蕪穢”、變節、墮落。
最使他感到哀傷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國的日趨危亡,而自己卻被剝奪了報效祖國的機會,“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做為壹個“忠而被謗”,愛國獲罪,眼看祖國瀕臨險境而又“救國無門”的人,該是有怎樣的壹種激怨之情啊!於是詩人的感情猶如火山爆發,迸射而出,鑄就這篇積忿幽深、摧人肝膽的長篇詩作──《離騷》。
忠怨之情是長詩《離騷》的壹條主線,而從全詩結構上看,則可以分為兩大層次,即從開篇到“豈余心之可懲”,可以視為詩篇的前半部分,這壹部分主要寫詩人矢誌報國,高潔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與楚國黑暗現實的沖突;從女媭的責難至篇末,則主要寫詩人遭到迫害以後,繼續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動起來的內心沖突,以至於最後的抉擇。從藝術手法來說,前半部分雖然也有藝術誇張,並運用了許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詩人現實生活的經歷,是實寫;而後半部分,則主要把熾烈的感情化為超現實的想像,表現了詩人的心路歷程,表現了壹個苦悶的靈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虛寫。
掌握了長詩《離騷》這壹結構層次,我們再來具體分析壹下它的內在邏輯,亦即詩篇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軌跡,以及起伏於全詩中的細微的心理描寫。 長詩。
6. 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麽,這樣寫有什麽作用《離騷》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自“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壹部分;從“女嬃之嬋嬡兮”,至“吾將從彭鹹之所居”,為後壹部分。
前壹部分描寫屈原對以往生活經歷的回顧。敘述屈原出身於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寫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鍛煉才能,並決心報效楚國的願望;描寫他激勵引導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國富強的理想,和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鬥爭;然而由於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實踐觸犯了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們的重重迫害和打擊,誹謗和誣蔑漫天而來,而楚王也聽信讒言,疏遠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時,屈原為實現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紛紛變質,使屈原的處境極為孤立;在此情況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民生之多艱”,而祖國陷入“路幽昧以險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愛國愛民的屈原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滿懷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復無常,不辨忠奸,昏庸無能的作為;同時揭露腐朽的貴族集團貪婪嫉妒,茍且偷安,背法妄行,結黨營私,把祖國引向危亡的罪惡;描寫了屈原不向反動勢力屈服的鬥爭精神。
後壹部分主要描寫屈原對未來道路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首先,女嬃勸他接受歷史的教訓,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過向重華陳辭,分析了古往今來的史實,否定了女嬃建議;於是屈原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歷程。
首先,他上叩“天閽”,卻遭到冷遇;接著,詩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這象征性地說明了爭取楚王已經毫無希望了;於是屈原去找神巫靈氛占蔔,靈氛勸他去國遠遊;詩人猶豫不決,又去找巫鹹問策,巫鹹則勸其暫留楚國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議中,詩人分析了國內政情,覺得不能久留於黑暗無望的楚國,決定離楚遠行;但是,遠行的想法又與屈原愛國的衷情發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遠行時,忽然看到了楚國大地,“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離楚的道路,最後詩人決心“從彭鹹之所居”,用死來殉其“美政”的理想。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戚、***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現了詩人勇於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7. 以離騷為背景寫壹小段屈原的議論文屈原寫《離騷》的背景,主要有兩個方面:
1、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壹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壹度出現了壹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秦國為了削弱楚國,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裏”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
2、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加上上官大夫(即靳尚)等人的嫉妒,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史記·屈原列傳》裏說,年輕得誌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