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壹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壹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麽什麽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1前壹周上了《黃河頌》這篇課文,感覺效果還不錯。在教學設計時,我有意識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讀指導,因為這節課教學重點之壹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現對這節課總結反思如下。
壹、教學課件的制作與使用。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磅礴雄渾、壹瀉千裏的氣勢如果只通過文字來展現,將會極大地削弱這首詩歌的壯美與力度,學生也體會不出中華民族堅韌執著、偉大剛強的民族精神。於是,我將《黃河頌》配樂朗誦及歌曲、壺口瀑布視頻以及保衛黃河的歌曲都納入了教學課件。我相信,這些內容肯定會激發並且感染學生,使他們身上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燒,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升。
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置。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著壹個中心,那就是朗讀指導、朗讀訓練、提升朗讀能力。從初讀課文、感知歌詞,到賞讀課文、品味歌詞,從美讀詩歌、升華主題,到課堂延伸、知識反饋,都將朗讀置於關鍵位置,予以高度關註。而且朗讀指導方式多樣,針對性強,切實將閱讀課朗讀指導落到了實處,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度的評價。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就是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朗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粗略計算下來,整節課用於朗讀詩歌的時間在35分鐘以上。而且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全方位指導,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如果說本節課有什麽遺憾的話,那就是因為學生的實際朗讀基礎與水平較為薄弱,所以盡管朗讀訓練設置的那麽多,教師也進行了悉心指導,但朗讀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這同時也說明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應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成了壹句空話,無法落實。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2《黃河頌》光未然創作於1939年,硝煙彌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個特殊的時代,距現在的學生較遠,因此在備課時設計了四大板塊:感性認識黃河(圖片、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初步感受);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拓展延伸(三個小題開拓學生視野);當堂檢測。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
壹節課倉促結束後,發現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1.詩歌教學中“讀”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作用。
盡管授課過程中有範讀的引領,也有學生的自由讀,可是學生的自由讀展示時寥寥無幾,雖然給學生指導怎樣朗讀,但學生的讀被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故在執行時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
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顯得學生學習的被動,因而課堂的氛圍比較死板,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其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等均為得到培養,故課堂效率低下。
面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自己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陋習,故以後的教學打算從以下改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多種渠道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壹班授課時進行改進,朗讀環節設計了比賽,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男、女生誦讀比賽。這樣壹來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在朗讀中體驗詩歌內容,那麽下面的環節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說,只要註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詩歌教學中要專註“讀”的靈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讀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詩歌教學,“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壹種藝術的享受。同樣的調整後在壹班上《黃河頌》壹文,夯實了“讀”,學生在讀中壹下子感受到歌詞部分統領的關鍵字是“望”,對於文中三次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其作用學生也能知曉。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感謝同組成員對我本節課的不足能毫無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學習。壹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壹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壹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3《黃河頌》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壹首直抒胸臆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其充滿鬥誌的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熱情謳歌了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力量。並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壹代又壹代的中國人,打動了每壹個炎黃子孫的心靈。
壹、借助美讀體會語言美、意境美
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朗讀上。因為我始終認為如果學生能聲情並茂的朗讀詩歌,對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利的。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
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課堂上,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畫面,談論著自己的收獲。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學生小組合作朗讀、師生合作放聲聯讀,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三、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析等容量很大,。本節課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4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誌。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壹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並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壹、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借助音樂
古人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壹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壹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後,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壹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5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本文是壹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護母親河的情感音樂電視的情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自由誦讀的情感體驗無不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學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節課教學都能關註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註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於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並形成壹種***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但是作為詩歌的教學這節課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不夠深入。
雖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自身的朗讀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還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