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經與周文化

詩經與周文化

周代實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西周時期達到頂峰。為鞏固這壹政治制度、維護王權地位。周代實行禮樂制,從而形成特有的禮樂文化。因此,在這壹時期湧現許多出圍繞等級劃分的階級生活的詩歌作品。周代禮樂文化對《詩經》的創作影響顯著。《詩經》 藝術形態就總體風多貌和基本創作方法而言,最突出的特點是寫實,即素樸實在地抒寫現實人生。按生活的本來面目描摹日常生活,按內心的切實感受抒發現實情懷,從而呈現了具體可感的生活畫面,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不同階層人物的內心世界。《詩經》大多運用賦、比、興來抒發日常現實情懷,有交織著合乎常情的想象與幻想、從而也表現為平實自然的寫實風尚。具有相當濃厚的周文化意味。

周人開始以德配天,制禮作樂,更多地傾註人文關懷。其中《風》、《雅》、《頌》諸篇,廣泛涉及多個方面,形成多種詩歌題材和類型,簡要概括以下幾種:

壹、階級壓迫。周人重視“天命觀”,憑借天命以確立正統。崇事先祖以加強宗脈地位、制定祭禮以分別貴賤。正是這種森嚴的等級觀念,使得反映階級壓迫成為詩歌的壹大主題。突出作品有《碩鼠》、《伐檀》等。

二、記事史詩。為頌揚先公先主具體事跡,展示周人創業歷史,形成了周族史詩。代表作有《生民》、《公劉》....

三、生產生活。周人重農,有藉田、秋報等農祀之禮。農祀詩是周人春夏祈谷、秋冬報賽。《噫嘻》、《豐年》、《載芟》、大田》等繪畫出農間祈收豐收的畫面。除此之外,還有涉及贊美牧措生活的《叔於田》、《大叔於田》等,還有勞動者們即興歌唱的農事詩,如《芣苢》、《七月》等。

五、政治諷刺。歌詩成為周代公卿列士參政議政、諷喻諫諍的特定方式.既有批評指責,也有循循誘導。突出作品有《相鼠》、《鶉之奔奔》。

六、征戰徭役。周人不崇尚窮兵黷武,在壹些特殊時期,也經歷過戰爭並湧現出記功詩、戍邊詩,徭役詩、思婦詩等,代表作品有《揚之水》、《君子於役》、《有狐》。

七、婚姻愛情。西周後期,分封制瓦解,禮樂制崩潰,湧現出壹大批青年男女突破禮制約束、相互愛戀的詩歌。如《子矜》、《風雨》、《汾沮洳》。更有批判宗法婚姻中男女失衡所造成的家庭變故和破裂,如《終風》、《日月》等。

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詩經》的藝術形態和思想內容,來源於周代禮樂文化,並與周代現實生活相契合,成為後世創作的典範。

就個人而言,碩鼠在某個階段給予我特別的感受,因為在高中時壹位友人常喜歡念這首詩,壹遍兩遍,縈繞在耳畔。除詩歌本身外,帶給我的是美妙的讀書時光,更是詩歌的啟蒙。妳能見到的,是更廣闊的天地,是更多奇幻的世界,是西周這壹個時代顯現在妳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