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反映了愛國將士為保衛雁門而灑下鮮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的珍愛之情。敵方雖大兵壓境,但守城戰士終於保住了雁門,贏得了勝利後,又鼓起勇氣追殲敵人,“半卷”和“霜重”寫出了行軍的急促和環境的艱苦。最後壹句則表達了詩人誓死報效祖國的決心。

原詩:

《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註釋:

1、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2、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彌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3、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壹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壹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

4、角:古代軍中壹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5、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裏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6、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不起:是說鼓聲低沈不揚。

7、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沈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沈;不響亮。此句壹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8、報:報答。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9、玉龍:寶劍的代稱。君:君王。

釋義: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壹片金光閃爍。

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擴展資料:

意象新奇,設色鮮明,造型新穎,想象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在《雁門太守行》裏,這些特點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體現。

僅以後兩句為例,看看他如何註意設色和造型。這兩句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而通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戰國時燕昭王曾築臺置千金於其上以延攬人才,因稱此臺為“黃金臺”。“玉龍”,唐人用以稱劍。

黃金、 白玉, 其質地和色澤, 都為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征。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壹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

百度百科——李賀(唐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