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姓氏源流
顏(Yán)姓源出有三:
1、源於西周,出自曹姓,陸終之後。據《陳留風俗傳》、《元和姓纂》及《通誌·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玄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壹)。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於邾(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建立邾國,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顏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顏姓。
2、出自姬姓,起源於春秋時魯國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後。據《通誌·氏族略》所載,周公的長子魯侯伯禽被封於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顏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顏姓。孔子的母親徵在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3、他族改姓而來。金時女真人完顏氏後改單姓顏;清滿洲人姓,世居大淩河;今臺灣省土著、毛難,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夷父。字顏,又稱邾顏公,即位後稱邾武公。傳說上古顓頊帝的玄孫陸終,壹次產下六子,依序為樊、惠連、?、萊言、安、季連。後周武王興師克紂,大肆分封諸侯,就把陸終五子安的壹個叫做挾的裔孫,封於邾地,最初乃魯國之附庸,後來傳到夷父的時候,因其字為顏,《公羊傳》謂之顏公。後邾國被楚國所滅,顏公子孫便以王父字為氏,稱顏姓。他們尊夷父為顏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綜上所述,顏姓主源兩支均發祥於今山東省境內。先秦時期,顏姓主要在齊魯大地繁衍,但此時已有顏姓人入居河南,如據史載,周哀公二十七年,陳國因顏涿聚死於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顏晉繼承。西漢時,顏姓人有濟南亭長後遷九卿的顏異,有官至齊郡太守丞的魯國薛(今山東省薛城)人顏安樂,可見此際顏姓仍主要繁衍於山東壹帶。東漢時有楚人顏忠,說明此期已有顏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晉南北朝時,世居在瑯琊、東魯壹帶的顏姓並沒有因為外界的動蕩不安而受影響,反而高官不斷,族大人眾,並發展成為顏姓瑯琊、魯國郡望。隋代以前,壹支顏姓由瑯琊臨沂入遷關中,到了唐代,此支顏姓下傳至顏師古(顏回三十七代孫)時,開始發達昌盛起來,其子輩顏昭甫,孫輩顏元孫、顏惟貞,曾孫輩顏杲卿、顏真卿、顏旭卿,顏曜卿,玄孫輩顏 、顏君頁、顏禺頁、顏豈頁,均有名於當世,或仕宦當朝,或書法造詣精深,或兩者皆備,其中顏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顏姓風光顯赫壹時,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孫弘,官金陵同州參軍,長子詡為永新(今屬江西省)令,次子普,五代末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普之長子泊遷永春卓埔,後子孫分居於閩南各地及江浙等地,顏姓入川始於唐代,有顏有意,由成都縣令官至刺史。北宋末期,由於康王趙構南遷杭州,有山東、河南省等地顏姓播遷江南。南宋末期,居於江、浙、閩、贛壹帶之顏姓人為避兵火,有遷兩廣、兩湖之地者。明初,顏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湖北省等地。清初,顏姓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雲、貴。康乾年間,有山東之顏姓闖關東入東北三省。此際亦有顏姓人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清末時,顏姓人已廣布全國各地。如今,顏姓人在全國各地分布甚廣,尤以山東多此姓,該省顏姓約占全國漢族顏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壹。顏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壹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壹五。
三、歷史名人
顏 回:春秋時魯國賢人,為孔子得意門人,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他:“不遷怒,不二過”。三十二歲英年早逝,後世稱其為“復聖”。
顏 復:山東省人,宋代畫家、官吏。顏回四十八代孫,官至太常博士。顏耕道:湖南省平江人,元代學者。博古,工於詩,尤善草隸,亦工繪事。
顏 輝: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畫家。善畫人物、佛道,亦工鬼怪,造型奇特,用筆雖見刻露,卻筆法奇絕,有八面生意之趣,開明初吳偉畫法之先河。有《中山出獵圖》、《李鐵拐像》傳世。
顏 宗:廣東省南海人,明代畫家。舉人出身,曾任邵武知縣,後署兵部員外郎。善畫山水,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山水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獨具風格。有《湖山平遠圖》遺世。
顏子推:字介(公元531-約591年),瑯邪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初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西魏破江陵,之推以國仇不仕魏,投奔北齊,任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後北齊亡,又投奔北周為禦史上士。隋開皇中,被太子召為學士,極為禮遇,不久病逝。他壹生奔波,飽經離亂,常因身仕異國為恥。故其詩篇多有傷感懷舊之情。其所著《顏氏家訓》壹書,***二十篇(見下第2-5樓“附錄:《顏氏家訓》”),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問世以後,起到深遠的影響,被推為我國家訓專著的鼻祖。
顏師古: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唐代學者、訓詁學家,官至中書舍人,著有《五經定本》等。
顏昭甫:唐代官吏、學者,歷官侍郎,華州刺史。工篆、籀、草隸書,與內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過之,為伯父師古所賞重。
顏真卿:唐代大臣、書法家。開元年間進士,累官至監察禦史。因忤逆楊國忠被貶魏平原太守,他預料安祿山必反,早為之備。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他與從兄果卿***起兵,附近17郡響應。亂平後,他入京為官,連遭讒言,屢被貶黜。後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肅宗、代宗時,他數次為正義而言,為大臣所不喜。德宗時,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攻陷汝州,顏真卿受命前往勸諭,後持節不屈,終被李希烈殺害,終年76歲。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沈著雄渾,為世所寶,稱為"顏體"。故宮博物院藏有其66歲作《竹山連句》墨跡。著有《顏魯公文集》。
顏博文:德州(今屬山東省)人,北宋畫家、詩人。徽宗時進士,仕著作佐郎。長於人物,亦善水墨花卉。遺畫有《羅漢圖》、《閑雲出岫圖》、《野水圖》等。
顏直之: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宋代畫家。善畫人物,工小篆,作《集古篆韻》,官至中散大夫。其子顏汝勛,官朝請大夫,亦工篆。
顏光敏:山東省曲阜人,清康熙年間進士,官考工郎中。少年聰慧,九齡工草書,十三嫻詩賦。
此外,顏姓的主要名人還有:西漢有經學家顏安樂,唐代有衛尉顏杲卿,明代有賢良顏伯瑋,清代有思想家顏元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魯 國:即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時魏晉改為魯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西漢改治薛(今山東省薛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壹帶。
瑯琊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瑯琊(今山東省膠南縣瑯琊臺西北),西漢移治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諸城、臨沂、膠南壹帶。
2、堂號
復聖堂:孔子的弟子顏回,春秋時魯國人,勤儉好學,樂道安貧。孔子贊嘆他說:“顏回真難得啊!吃的是壹筐子飯,喝的是壹瓢子水,住在僻陋的環境中,要是別人,必將憂煩難受了,顏回卻安然處之,並沒有改變他向道好學的樂趣啊!”顏回29歲時,頭發就全白了,32歲時就去世了,他死後,魯哀公曾問過孔子:“妳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發了怒,很快就消解,從不把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過錯馬上就改正,絕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現在嘛,就沒有這樣好學的了。”這說明他是孔門72賢人中最賢的壹個,以德行著稱。後世儒家尊他為“復聖”(孔子至聖,孟子亞聖,顏子復聖)。
此外,顏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寶塔堂”、“四樂堂”、“舊雨堂”、“叢桂堂”、“又紅堂”等。
============================================================
顏姓宗祠通用對聯
〖顏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清臣風節;
復聖淵源。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開元年間進士,官殿中侍禦史,因受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他聯絡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響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後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稱楚帝,占據蔡州。他以七十六歲高齡被派前往蔡州勸諭,拒絕李希烈的誘降,被縊死。書法先後學褚遂良、張旭,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郁勃,開創了新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為“顏柳”。下聯說春秋末魯國人顏淵,名回,字子淵,孔子的弟子。貧居陋巷,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孔子曾稱贊他的德行,非常喜歡他。三十壹歲就死了,孔子極為悲慟,說:“天喪予(老天爺要我的命啊)!天喪予!”後來被尊為“復聖”。
清臣風節;
復聖顏淵。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聖門好學;
王會成圖。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魯·顏回,孔子弟子中最賢,列孔門德行科。後世稱“復聖”。下聯典指唐·顏師古,曾作《王會圖》。
德行世澤;
常山家聲。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魯·顏回,以德行著稱。下聯典指唐·顏杲卿,假常山太守,以忠義著稱。
不欺暗室;
堪為鎮神。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顏叔子,夜納無家可歸之女,使執燭,燭盡而達旦,不二其誌。下聯典指春秋齊國孝婦顏文姜所居地,名顏神鎮。
-----------------------------------------------------------------
〖顏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忠節標兄弟;
家訓示子孫。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顏真卿與弟顏杲卿,皆為國殉難。下聯典指北齊顏之推,有《顏氏家訓》傳世(見下第2-5樓“附錄:《顏氏家訓》”)。
七政璇衡始;
三元寶歷新。
——顏師古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學者顏師古(581-645)《奉和正日臨朝》詩句聯。顏師古,字籀,瑯琊人。官至中書舍人。有《五經定本》等。
在昔輟期運;
經始闊聖賢。
——顏延之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南朝宋詩人顏延之《北使洛詩》詩句聯。顏延之,字延年,瑯琊臨沂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有《顏光祿集》。
家訓傳萬古;
寶塔煥千秋。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顏之推,字介,瑯琊臨沂人。有《顏氏家訓》傳世。下聯典指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多寶塔碑》。
-----------------------------------------------------------------
〖顏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叔子不欺暗室;
孝婦當作鎮神。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見上《顏姓宗祠四言通用聯·不欺暗室;堪為鎮神》聯之聯釋。
忠烈留芳百世;
節義美著千秋。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禦史中丞顏杲卿的事典。顏杲卿,字昕,性剛正,蒞事明濟。卒謚忠節。下聯典指唐代大臣顏卿及明代賢良顏伯瑋的事典。
-----------------------------------------------------------------
〖顏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脫俗書成壹家法;
寫生卷有四時春。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顏魯公多寶塔碑帖字聯。顏魯公指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歷官至吏部尚書,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有《顏魯公集》。
天然深秀檐前樹;
自在流行檻外雲。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
〖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德行非常,駕諸賢首列;
文名丕顯,偕靈運齊芳。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賢人顏回,字子淵,壹作顏淵。為孔子得意門人。列孔子德行科,於弟子中最賢。下聯典指南朝宋金紫光祿大夫顏延之的事典。
自唐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簪纓世代;
入閩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雲礽。
——佚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同安縣五顯鄉後塘村“桃源”顏氏祠堂聯。全聯典指該支顏姓入閩的時間和路線。上聯典出時間;下聯典出路線為:“入閩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門)、而同(安),瓜瓞雲礽”。
諸賢溯聖門,孝子忠臣,皆從東魯衍支派;
世澤詳家訓,武功文德,更向西秦繼別宗。
——張位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甘肅省蘭州市顏家溝顏氏宗祠聯。
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饈,豈敢作拾塵野祭;
展拜守家中之訓,左昭右穆,何須翻爭坐名書。
——吳信辰撰顏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顏氏祠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