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西豐縣歷史傳說

西豐縣歷史傳說

壹、西豐名字的由來

那個皇上應該就是乾隆~~

西豐縣城別名逃鹿.當年乾隆隨口說:“此地逃鹿也”於是從那是起在民間廣為流傳“逃鹿”的故事。“逃鹿”也就成了西豐縣城的別名.

西豐地處柳條邊外,自古以來就有不同民族在這裏勞動生息。夏、商稱息慎;漢、三國、晉、南北朝均屬扶余;隋為高句麗所侵;唐屬渤海;在宋代先屬遼、後屬金;明屬三萬衛東北的葉赫國。161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親征葉赫,滅葉赫後,將葉赫全境封禁為大圍場,屬盛京圍場。

清朝封禁圍場後,西豐作為奉天圍場的壹部分,與世隔絕近300年。 1896年,皇封大圍場解禁後,設墾局招民人入圍場耕墾。圍場內有壹南北走向的分水嶺名薩哈亮嶺(漢語名鋼叉嶺),因嶺之東河水皆向東流稱之為東流水,嶺之西河水向西流稱為西流水,又稱西圍場。1902年,盛京將軍增祺向朝廷上奏折,提出在圍場內設縣:“擬於西圍場掏鹿地方建設壹縣,名曰西豐縣,設知縣典史各壹員。”得到批準,從此有了西豐縣。

西豐曾有別名掏鹿,掏鹿之義,舊《西豐縣誌》有解釋:“查西豐壹名掏鹿,世人多不明命名所在。故有以縣城所占之地名掏鹿者,有以掏鹿二字為全境地名者。其實開始乃指壹極不之山溝,在縣城東南約五裏許之元寶溝處,即現稱忠信村者是出。在圍荒未辟之時,因其地高亢便於居住獵人,多芟草萊聚處是地,其臨近山下曾有鹿洞,獵人於斯取得鹿子,遂以名焉。迨後設縣城距此甚近,又以掏鹿二字為遠近所熟悉,故皆稱縣城為掏鹿。”

參考資料:

勒恩全《鐵嶺歷史與文化》又或稱掏鹿,掏鹿之義,舊《西豐縣誌》有解釋:“查西豐壹名掏鹿,世人多不明命名所在。故有以縣城所占之地名掏鹿者,有以掏鹿二字為全境地名者。其實開始乃指壹極不之山溝,在縣城東南約五裏許之元寶溝處,即現稱忠信村者是出。在圍荒未辟之時,因其地高亢便於居住獵人,多芟草萊聚處是地,其臨近山下曾有鹿洞,獵人於斯取得鹿子,遂以名焉。迨後設縣城距此甚近,又以掏鹿二字為遠近所熟悉,故皆稱縣城為掏鹿。”

二、清原縣縣傳說概述

清原滿族自治縣概況

清原滿族自治縣隸屬撫順市,位於撫順市北端,東與吉林省東豐縣、梅河口市、柳河縣毗鄰,南與新賓滿族自治縣接壤,西與撫順縣、鐵嶺縣交界,北與西豐縣、開原市相連。地處東經124°20′至125°29′,北緯41°48′至42°29′之間。全縣下轄14個鄉鎮。面積約4000平方公裏,鄉村總人口約26萬人。有漢、滿、蒙、回、朝鮮等13個民族。

清原滿族自治縣轄9個鎮、5個鄉:清原鎮、紅透山鎮、草市鎮、英額門鎮、南口前鎮、南山城鎮、灣甸子鎮、大孤家鎮、夏家堡鎮、土口子鄉、北三家鄉、敖家堡鄉、大蘇河鄉、枸乃甸鄉。

本縣地處遼東山地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吉林哈達嶺山脈在縣境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最高峰莫日紅山海拔1013米。南部為連綿起伏的群山峻嶺,屬龍崗山山脈,海拔在800米左右。中部為渾河谷地,平均海拔在200-400之間,起伏不平,是本縣主要耕作區。渾河、清河、柴河、柳河均發源於本地,水量充沛,水質清澈。

本縣處在中溫帶亞濕潤區內,屬大性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5.1℃。壹月平均氣溫-16℃,最低氣溫-37.6℃;七月平均氣溫22.8℃,最高氣溫36.5℃。年平均降水量863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無霜期135天左右。

農業以栽種水稻、玉米、大豆、煙草為主。白柳條、黃杏條為省內重點產區。境內高山林茂,樹種繁多。水量豐富,是遼寧省水源重點涵養地區。山野菜資源量大,蕨世、剌嫩芽、猴腿等有大量出口。山果類資源山楂、山梨、山葡萄為釀灑的上好原料。野生中草藥材有幾百種,五味子為遼寧特產,國內外享有盛譽。野生菌類蘑菇、木耳視為珍品土特產。

清原縣是遼寧中藥材生產大縣,全國遠規定的633種大宗藥材,清原就有104種,其中人參、遼細辛、遼五味、北龍膽等都屬中藥材佳品。目前。

工業有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造紙、紡織、食品、釀造、制藥等部門。地下礦產有金、銅、鐵、梳化鐵、矽石、理石、至石、石灰石、煤炭、雲母等20余種,擁有礦點100余個,其中紅透山銅礦規模最大,為省內聞名企業。

境內沈右線鐵路黃穿中部。國級幹線公路與沈吉線鐵路並駕齊驅。縣級公路發達,又有專用線通往各個礦區。

距清原鎮西地16公裏處的紅河電站,風景優美,融山、水、洞、崖、島峽於壹體,集奇、險、壯、絕、趣於壹身,每年吸引了大批外來遊客觀旅遊。

縣人民 *** 駐清原鎮

此地在西漢昭帝始元年間屬玄菟郡高顯縣地,後屬平州玄菟郡,南北朝至隋為高句麗所據,唐初屬新城地,唐渤海時期為渤海扶余府的轄境,遼初屬優州,會同二年(938年)始為東京道鹹州東境地。金初此地屬東京鹹平縣。天德二年(1150年)起屬鹹平路成平縣。元初此地為開元跌汗元府轄地,至元二十四任(1287年)屬遼陽行省開元府,元真二年(1296年)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洪武年間為遼東都司開元三萬衛所轄.正統三年(1438年)清河以南屬建州衛地,其余所屬不變,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後金政權建立後,此地為明、後金割據區。清代為開原、興京兩縣相間之地。民國初年底開原縣境,後因此地位於柳河、興京、海龍三縣交界處,距縣城較遠,難以控制,便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析開原、海龍、柳河、興京以及鐵嶺五縣各壹部分,置設治局,同年八月升為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正式定名為清原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樂北政務委員會成立,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清原縣直隸遼寧省為三等縣。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三月公布省公署官制,復改遼寧省為奉天省,本縣仍隸奉天省為丙類縣。東北光復後,建立了 *** 領導下的縣人民 *** .壹九四六年 *** 占領此地,本縣為安東省所轄,壹九四八年清原縣重新解放,劃屆遼東省管轄,壹九五四年清原縣又劃歸遼寧省所轄。

清原縣遠在清代曾為各縣邊境之地,匪賊常出沒於此,所以當時的統治者,在建縣設治時,為正其本,清其源,故命名為清源,後因與山西省的清源縣重名,便於壹九二八年改“源”為“原”。命名清原,含有“大地清平”之意。

三、帥姓宗族的歷史如何

帥氏是壹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

歷史上,該族人氏多以太原、靈石、忻州為郡望。 現今,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遼寧省的鐵嶺市西豐縣,山西省的忻州市原平縣,陜西省的西安市楊淩 區、商洛市丹風縣、延安市延長縣,河北省的保定市、廊坊市文安縣,山東省的淄博市、日照市、濰坊市安丘 市,安徽省的滁州市全椒縣、安慶市望江縣、宿松縣、黃山市休寧縣、六安市金寨縣、巢湖市、鳳陽市,江蘇 省的揚州市江都市、泰州市、淮安市、南通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湖北省的黃岡市紅安縣、浠水縣、黃梅縣、襄陽市谷城縣、大悟市孝感縣、十堰市、天門市、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縣,湖南省的常德市 漢壽縣、懷化市新晃縣、益陽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新建縣、進賢縣、宜春市奉新縣、銅鼓縣、撫州市臨川縣、荊州市公安縣、吉安市、九江市,貴州省的安順市,雲南省的曲靖市、昭通市鹽津縣,四川省的樂山市犍為 縣、南充市西充縣、達州市開江縣、宜賓市珙縣、都江堰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建寧縣,廣東省的佛山市南海 區,重慶市的合川縣、綦江縣、璧山縣,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等地,均有帥氏族人分布。

四、要江西豐城鄉下的民俗文化

江西省豐城地區習俗

民俗民風--

· 古代時元宵節又稱什麽?

· 元宵節的由來及傳說和幾首詩歌

· 新年夜裏看唱車車燈

· 新年打毽頗時髦

· 轎夫跟班春節吃“爛錢”

· 正月賭博不被禁

· 新年"偷青"不為過

· 風雅的民俗藝術品 [樂善]

· 農歷正月初二回娘家的風俗體現男女平等觀念 [新華網]

· 山西飲食:餃子的年味兒 老醯兒文化的寫照

· 山西年俗:初壹接神拜年初二走親戚回娘家

· 門神畫中的吉祥寓意

· 祭祖節

· 重陽節

· 中秋節

· 端午節

· 元宵節

· 春節

· 二月二龍擡頭

· 除夕

· 刀削面的傳說(圖)

· 門神與錢貼軼事(圖)

· 過小年吃什麽 送行餃子迎風面

· 四星望月

· 泥鰍炆芋

· 客家美食——“芋子餃”

· 吃 新

· 做月子

· 客家的賞紅與掛紅

· 客家建房遷居習俗

五、求鐵嶺開原的民俗傳說等,急求,這是我們民俗的壹個作業,希望有

二人轉。

二人轉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清末的社會動蕩以及戰爭的緣故,文獻記載大多不全,長期以來僅是在民間的流傳,具體無從考證。

有記載,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懷德縣八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早期的二人轉沒有女演員,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裝。 隨著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轉在發展中曾經形成東路、西路、南路、北路四個流派。其中東路以吉林市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遼寧的黑山縣為中心,講究板頭和演唱;南路以遼寧營口為中心,表演歌舞

並重;北路以黑龍江的北大荒為中心,追求唱腔的優美動人,故此歷史上曾有二人轉"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耍棒"的民諺。後來各路表演取長補短,互相融合,表演的側重不再像以前那樣明確。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二人轉”的叫法才得以流傳。四平、遼源、吉林、長春、鐵嶺等大、中城市,及西豐、榆樹、梨樹、德惠、雙遼、扶余、鎮賚等縣,相繼成立地方戲隊(演出二人轉)。壹九五五年,女演員開始逐漸增多,二人轉的演出基本

結束了男扮女裝的歷史。自此,男女開始分腔,演唱講求科學發聲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轉”的劇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加強了編導工作,開拓了二人轉的新劇目,豐富了音樂伴奏,改

進了服飾,充實了舞蹈美術,演員手持道具的種類有了發展變化。在內容上對古典劇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剔除“紙級、庸俗、醜惡的表演”;發展“健康、幽默、風趣的優良傳統”。音樂唱腔要克服“單調、貧乏的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聽,舞的

優美,逗的風趣,扮的逼真,絕活精湛”,五功綜合,雅俗***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