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美漢武帝的詩有哪些

贊美漢武帝的詩有哪些

日月星辰和四時,(漢武帝)

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

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

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

刀筆之吏臣執之。(禦史大夫)

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

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

周衛交戟禁不時,(衛尉)

搜索詞條

柏梁體

[bǎi liáng tǐ]

“柏梁體”又稱“柏梁臺體”“柏梁臺詩”,壹般古體詩只要求雙句押韻,近體詩則多是首句入韻,隔句押韻,這種詩每句七言,都押平聲韻,全篇不換韻。柏梁體是七言詩的先河。據說漢武帝築柏梁臺,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作品名稱:柏梁體

作品別名:柏梁臺詩

創作年代:漢代

作品出處:《陔餘叢考·柏梁體》

文學體裁:賦

分享

讀音

bǎi liáng tǐ ㄅㄞˇ ㄌㄧㄤˊ ㄊㄧˇ

釋義

七言古詩的壹種,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相傳漢武帝在柏梁臺上和群臣***賦七言詩,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柏梁體》上說:“ 漢武宴柏梁臺賦詩,人各壹句,句皆用韻,後人遂以每句用韻者為柏梁體。然《柏梁》以前如漢高《大風歌》、 荊卿《易水歌》……可見此體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聯句之每句用韻者,乃為柏梁體耳。”

其實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詩大都是句句用韻的,比如曹丕的《燕歌行》。那時候並沒有隔句用韻的規矩。只是過了唐代以後,古風的格局越發松散,無論用韻排句都大不如以前講究,反而壹句壹韻的成了異類。

原文

日月星辰和四時,(漢武帝)

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

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

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

刀筆之吏臣執之。(禦史大夫)

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

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

周衛交戟禁不時,(衛尉)

總領從官柏梁臺。(光祿勛)

平理請讞決嫌疑,(廷尉)

修飾輿馬待駕來。(太仆)

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

乘輿禦物主治之。(少府)

陳粟萬石揚以箕,(大司農)

僥道宮下隨討治。(執金吾)

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

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

蠻夷朝賀常會期,(典屬國)

柱欀欂櫨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張罘罳。(上林令)

齒妃女唇甘如飴,(郭舍人)

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

這是《柏梁臺詩》,是漢武帝和群臣接句所得,要求七言,每句押韻。這種詩歌往往都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因此用來回答妳的問題不算太偏離。柏梁後來成為壹種詩歌的體裁,唐太宗也曾仿效漢武帝,讓群臣來了這麽壹次。

漢武帝歷來有窮兵黷武的評價,雖然他對內推恩削蕃,控制諸侯,對外北逐匈奴,鑿穿西域,但歷史記錄下的他還是給人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的印象。後世詩人很少做出著名的詩篇稱頌他,反而反諷居多,比如,李賀《馬詩》: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李頎的《古從軍行》: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最好的也就是《沁園春,雪》裏的秦皇漢武壹句了,把他列為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壹。

漢武帝之前正經的皇帝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劉邦,劉盈,劉恒,劉啟而已,漢武帝的在位時間記錄卻直到康熙時才被打破;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為帝王立下了範例;他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用儒家思想治國,在此後的封建社會壹直被延襲;他封禪泰山,睥睨天下。確實堪稱壹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