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田家》
釋義:六月的季節,田中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倉庫早已修好等待征斂。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詩經》
釋義: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壹樣的浩瀚無邊!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釋義:作為孝子贍養父母要做到讓他們心情愉快,喜樂無憂,做事不可以違背他們的意願,順其心意。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釋義: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排解憂愁。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釋義:父母愛的東西,做兒女的也應當去愛;父母尊敬的人,做兒女的也應該去尊敬。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釋義:父子之間相互猜忌,家庭就會產生不和睦因素。所以家和萬事興。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釋義: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必須稍慢壹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註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釋義: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諂媚他的國君,這是忠臣、孝子盡忠盡孝的極點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 《觀村童戲溪上》
釋義:冬天的時候暫時學些儒家的東西,耕作的時候還要和父老們壹起勞動。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 《百憂集行》
釋義:?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
妙年出補父兄處,公自才力應時須。 —— 《送範德孺知慶州》
釋義:希望戰績輝煌,揚威異域,只需對羌胡略施教訓即可。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釋義:最高壹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壹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壹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釋義:父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君臣之間要有適當規則,夫婦之間要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遠來兮相追隨。 —— 《巡衣錦軍制還鄉歌》
釋義:勵擴大墾田,由是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釋義:奉誰最重要?事奉父母雙親最重要。守護誰最重要?守護自己最重要。”守護自己的意思是守護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