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相逢大夢歸。
這是《紅樓夢》“十二釵正冊”中對賈元春的判詞,也是對她結局的預言。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此判詞說的是賈惜春。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壹個。
勘破三春裏的三春是指她的三個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惜春從小就厭惡世俗,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後來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著當了皇帝妃子的大姐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
第壹句裏的三春大概是指惜春,迎春和探春。
希望答案對妳有幫助。
問題二:勘破三春景不長 緇衣頓改昔年妝緇衣是什麽意思 此判詞說的是賈惜春。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壹個。 堪破三春裏的三春是指她的三個姐姐(元春,迎春和探春)。惜春從小就厭惡世俗,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後來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著當了皇帝妃子的大姐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
問題三: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原應嘆息 是《紅樓夢》中賈惜春的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是指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三春)的悲慘結局,也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緇衣頓改昔年妝:是指惜春穿起了素色佛衣,改去了當年還是小姐的時候的妝容。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這兩句很好理解。就是作者在感嘆,壹個出身很好的千金小姐,最終只能在佛像、青燈旁邊度過自己淒苦、孤獨的壹生
問題四:堪破是什麽意思/? 5分 kān pò ㄎㄢ ㄆㄛA
勘破
猶看破。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遺忘。”《紅樓夢》第壹壹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這種地方,深沈幽邃,是哲學的,是使人勘破生死觀的。”
問題五:勘破三春景不長,寫的是哪個人物? 勘破三春景不長,紹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詩詞鑒賞
這壹首說的是賈惜春。
判詞前面的是“壹所古廟,裏面有壹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喻惜春出家當尼姑。
惜春是寧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壹個,從小就厭惡世俗,向往當尼姑,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後來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著當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據脂硯齋的批語說,她將來要有“紹衣乞食”的經歷,也就是要靠沿門托缽乞討生活,真夠可憐了。
問題六:《紅樓夢》中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的“三春”指的是誰 不是指三個女子而是指三個春天,“三春
去後”就是“三度春天過去”。
關於賈元春判詞的第三句是“三春爭及初春景”。對於這句判詞,很多紅學研究者認為,這是指賈府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之間的關系,“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和惜春,因為她們三人都不如元春地位風光顯赫,所以是“三春爭及初春景”。
那這句話又為什麽被人說是“紅樓死結”,是不解之謎呢?大家知道,賈家有四個平輩的女性,元、迎、探、惜。這四個女性的名字本身的第壹個字合起來又是壹個諧音,就是“
原應嘆息”,“原來就應該為她們嘆息啊”。這是曹雪芹為這些最後命運都不好的薄命女性進行的藝術概括。她們的名字又都帶春字,因此可以說是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所以“三春爭及初春景”,很多人就解釋成,妳看元春多風光啊,元春到皇帝身邊,“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了,迎春、探春、惜春妳們都不如她,所以叫做“三春爭及初春景”。但是這個話是說不通的。為什麽說不通呢?因為《紅樓夢》第五回關於十二釵的判詞和曲,都不是說她們壹段時間裏的狀態,而是概括她們的整體命運,點明她們的結局。那麽就結局而言,迎春確實命最苦,她嫁給“中山狼”孫紹祖以後,很快就被蹂躪死了;但是探春跟惜春都沒有死,盡管壹個遠嫁,壹個當了尼姑,總比死了好吧;而元春呢,我們讀完這個判詞再讀有關她的那個曲《恨無常》,就知道她後來是很悲慘地死掉了。在第二十二回,元春的那首燈謎詩,也很清楚地預示著她的慘死:“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她究竟怎麽死的,那些情節,有關細節,因為曹雪芹的八十回後文字散佚了,所以探討起來可能麻煩壹點,但是她的結局是悲慘地死掉,這是無可爭議的呀!如果非要以四位女性的結局作比的話,只能感嘆“迎春怎及初春景”,怎麽會“三春爭及初春景”呢?而且元春是元春,妳說初春幹什麽呀?所以如果這麽解釋,會越解釋越亂。
非把“三春”解釋為元、迎、探、惜裏面的三位,非把“春”理解成指人,那讀《紅樓夢》就會越讀越糊塗。不光是這壹句的問題,書裏有“三春”字樣的句子非常之多,比如說“勘破三春景罰長”“將那三春看破”,更何況還有我們反復引用過秦可卿臨死前向鳳姐托夢,最後所念的那個話,那個偈語,叫做“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所以如果妳要是膠著在“春”是四個人,來回來去飭這“三春”的話,妳怎麽飭也飭不出壹個道理來,越飭越亂乎,特別是“三春去後諸芳盡”,怎麽算“去”?如果死了算“去”的話,那只有迎春、元春死了,應該說“二春去後諸芳盡”;如果遠嫁、出家也算“去”,那就該說“四春去後諸芳盡”,怎麽也算不出“三春”來。那麽這些話裏面的“三春”究竟都是指什麽呢?其實很簡單,不是指三個女子而是指三個春天,“三春去後”就是“三度春天過去”。那麽“三春爭及初春景”是什麽意思呢?如果妳把“三春”理解成三個春天,也就是說把“三春”理解為三個美好的年頭的話,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壹年固然有四季,但如果我們覺得我們三年都過得不好,我們就可以說這三年是“三冬”,因為冬天壹般就讓人覺得比較寒冷。“三春”則應該是指美好的年頭壹***有三個。妳把膠著在四個人身上的思路擱在壹邊,妳把妳的思路挪移到按年頭來理解的話,所有的這些話全通了,壹通百通。“三春爭及初春景”,就是賈元春她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封為賢德妃的第壹年,就是乾隆元年,就是初春,首先她省親了呀,那多美好,是不是?小說也寫了二春、三春的故事,寫了背景大約是乾隆二年和乾隆三年的故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雖然那個時候元春的情況還是比較好,但是她又回家省親了嗎?沒有了。所以對於賈元春來說,確實是“三春爭及初春景”......>>
問題七:形容賈惜春的詩句:“勘破三春景不長”後壹句的第壹個字怎麽讀啊?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zī)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緇(zī)衣,意為黑色布衣,同玄衣;緇衣壹般也指僧尼的衣服,這裏應該指後者…
問題八:三春去後諸芳盡,三春是指什麽 從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三春爭及初春景”,就是說三年的好日子裏,惟有頭壹年最好,後來是壹年不如壹年。“勘破三春景不長”,則是說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暫的三年。“三春去後諸芳盡”,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過完後便有大難臨頭,不僅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會失掉幸福陷入慘境,而且賈府所有的生靈也都會“家亡人散各奔騰”,“好壹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