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教學能不落俗套嗎

詩歌教學能不落俗套嗎

知道詩人鞏孺萍女士能到我們學校來指導詩歌教學,內心十分激動。壹直對於詩歌教學有所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創作出自己的詩歌。

其實自己沒有寫詩的靈感,在平時的詩歌教學中發現總是會落入壹種固有模式。讓孩子先讀詩,讀出情感,再填空,仿照例子寫詩,最後自己創作。可是,這種教學設計總是感覺千篇壹律,孩子壹直被教師所引導,思考的東西很少。

聽完詩人的講座,發現其實打開學生的想象並不難,只要自己能抓住契機,其實寫詩很簡單。

寫詩,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要讓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擴寬自己的思維,不要拘泥於普通的事物,想別人不敢想,寫別人不敢寫。這也是避免在創作時與其他人的思緒雷同。

除了想象,童詩其實離不開“趣”字,在日常的寫作中也是如此。孩子的文筆比較稚嫩,這沒關系,只要能到打動人心即可。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不同範圍的生活場景,有人與人之間的,人與動物之間的,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等等,拓寬學生的選材和思考的領域。逐漸地,學生學會留心觀察身邊的小事,隨時把自己看到的記下來,由於詩歌短小的特點,寫作時間短,即興詩比較多。雖然孩子們的詩很簡單很粗糙,不是那麽的精美,但是兒童的詩,追求的是壹份天然的不可雕琢的真。

詩歌其實是壹個人內心想法的呈現,兒童詩更是如此,不必工整,不必對仗,只要能夠將情感表達,與人們分享,就是最好的。

小學的兒童詩教學是壹個綜合的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每壹位語文教師認真對待,接續綿延已久的古老師教傳統,因為“詩歌是對人類記憶的表達”。只有在文化和詩歌的傳承中,才能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我們正處於花季的兒童、少年在傾聽詩歌中與傳統對話,與未來交流。正如托爾斯泰所言,詩人是舉著心靈的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那麽,就讓我們的教師舉起詩歌這盞照亮靈魂的火炬,給我們的兒童和少年以人文的關懷和美學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