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詩句的順口溜(搞笑詩句順口溜大全)

關於詩句的順口溜(搞笑詩句順口溜大全)

1.搞笑詩句順口溜大全

半夜三更鬼敲門 路上行人欲斷魂

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

紅橙黃綠青藍紫 東南西北中發白

後宮佳麗三千人 鐵棒也會磨成針

寬衣解帶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千山萬水總是情 多給壹份行不行

窮則獨善其身 富則妻妾成群

三個臭皮匠 臭味都壹樣

射人先射馬 捉奸捉在床

書到用時方恨少 錢到月底不夠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若有情死得早

天生我材必有用 老鼠兒子會打洞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壹壺二鍋頭

2.求幾個詩句 短語 順口溜 什麽的 下面有詳細要求

滿城盡帶黃金甲,前壹句,沖天香陣透長安 今年花勝去年紅,下壹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他年我若為青帝,下壹句,報與桃花壹處開 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前壹句,竹杖芒鞋輕勝馬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前壹句,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前壹句,瑩瑩白兔,東走西顧 天之道,損有余而利不足,後壹句,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 天街小雨潤如酥,後壹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天涯何處無芳草,上壹句,枝上柳綿吹又少 紅杏枝頭春意鬧,前壹句,綠楊煙外曉寒輕 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前壹句,昨夜西風雕碧樹,後壹句,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 處。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前壹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婚時 壹將功成萬骨枯,前壹句,勸君莫話封侯事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3.推薦幾首打油詩

給幾個張宗昌,他的打油詩無人能及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俺也寫個大風的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天上閃電 忽見天上壹火鏈,好像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壹火鏈。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裏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壹戳壹蹦達 遊蓬萊閣 好個蓬萊閣, 他媽真不錯。

神仙能到的, 俺也坐壹坐。 靠窗擺下酒, 對海唱高歌。

來來猜幾拳, 舅子怕喝多。

4.求最新順口溜(打油詩)

江山壹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全詩用語俚俗,淺白顯露,張打油名聲就此傳開。

後來人們把用語俚俗的詩均稱為打油詩。有趣的是,歷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

相傳蘇軾長的是馬臉,蘇小妹的前額特寬,兩人曾互作打油詩戲謔對方。蘇軾首先發難: 前腳未出閨房內,額頭已到華堂前。

蘇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譏道: 去年壹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明初大才子解縉生性滑稽詼諧,機智善變,壹次隨朱元璋同出釣魚,朱釣了半天,不見壹條魚上鉤,大為光火,解縉忙在壹旁恭維: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魚。

直說得朱“龍顏大悅”。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願貪圖寶貴,寫了壹首打油詩掛在自己書房裏表明心誌: 不煉金丹不坐禪,桃花庵裏酒中仙。

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清代的鄭板橋也有壹首類似的自勉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打油詩多用來嘲諷、戲弄別人。

相傳紀曉嵐為某官母親寫壽聯時,提筆即寫: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臉上不覺青筋暴露,面色鐵青。

紀不慌不忙續道:九天仙女下凡塵。該官員轉怒為喜,連嘆精妙。

不料紀大筆壹揮,卻是:養兒偏慣去為賊。該官員當即昏蹶在地。

手下來弄醒他時,紀又續上壹句:偷來幡桃敬母親。再回頭看那官員時,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狽不堪,恰似去鬼門關走了壹遭。

同樣的例子還有壹個。古代某書生為壹陶姓人家祝壽,獻壹打油詩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壽,壽比滂沱雨更多。 詩的前三句把主家氣得暴跳如雷,結句異峰突起,神來壹筆,使祝壽詩滿篇生輝,足見書生運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調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據雲,李在任兩江主考期間,眾士子不服,與李吟詩聯對。

比到最後以麻雀為題,各人吟壹首詩。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詩。

其壹雲: 壹窩壹窩又壹窩,三四五六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其二雲: 壹個壹個又壹個,個個毛淺嘴又尖。

毛淺欲飛飛不遠,嘴尖欲唱唱不圓。 莫笑大鵬聲寂寂,展翅長鳴上九天。

眾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繼而哭笑不得,最後呆如木雞。李調元含笑不語,揚長而去。

也有寫打油詩的皇帝。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年間,某翰林上書時,將“翁仲”誤作“仲翁”,乾隆順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許為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將“功夫”、“翰林”、“通判”寫作“夫功”、“林翰”、“判通”,這位翰林滿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數壹首諷刺壹些所謂的詩人的打油詩: 生平不見詩人面,壹見詩人丈八長。 不是詩人長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墻? 此詩語言粗俗,譏誚詼諧,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詩人”們無地自容。

打油詩也常用於吹牛。古代壹幹讀書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噓自己的才學,爭執不下,最後決定各人吟壹首最能表現自己才學的詩定高下。

壹書生技壓“群雄”,勇奪冠軍。其詩雲: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故鄉。

故鄉文章數舍弟,舍弟與我學文章。 此詩壹出,其他書生再無話說。

把打油詩的吹牛功能發揮得登峰造極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那個詩界泰鬥也寫出“楊家有個楊大媽,今年年紀五十八。身材長得高又大,濃眉大眼闊嘴巴”的“全民皆詩人”的年代裏,湧現出了許多“農民詩人”,有四首打油詩當屬“代表作”: (壹) 種個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嶽山上頭。

把它扔進太平洋,地球又多壹個洲。 (二) 壹個稻穗長又長,黃河兩岸架橋梁。

十輛汽車並排走,火車開來不晃蕩。 (三) 壹頭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

豬背可以降飛機,豬身成了飛機場。 (四) 稻堆堆得圓又尖,社員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雲擦擦汗,湊近太陽吸袋煙。 還有壹種特殊的打油詩,整首詩十七字,民間俗稱為“三句半”,這裏也有壹個故事。

相傳古有壹書生,自視甚高,恃才放曠,常自詡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實際寫作中,就是壹首絕句,也常常在念最後壹句時卡了殼,只得匆匆用二個字結束,於是獲得了“三句半”的雅號。有壹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壹農家姑娘,詩興大發,出口吟道: 夕陽照山莊,走來壹姑娘。

金蓮只三寸,橫量。 那農家姑娘壹聽,氣得花容變色,叫來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壹上公堂,“三句半”壹看縣官是姓王的,不覺脫口而出: 縣官本姓王,壹心當皇上。

哢嚓只壹聲,命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