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詩五首·其二》清代:趙翼
原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譯文: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麽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2、《浣溪沙·徐邈能中酒聖賢》宋代:蘇軾
原文:
無可奈何新白發,不如歸去舊青山,恨無人借買山錢。
譯文:沒有什麽辦法不讓新白發增添,不如歸葬於家鄉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沒有人借給我購田買房隱居的錢。
3、《元日》宋代:王安石
原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4、《代悲白頭翁》唐代:劉希夷
原文: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譯文: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雕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5、《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壹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2.新老交替的詩句1、《論詩五首·其二》清代:趙翼 原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譯文: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麽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2、《浣溪沙·徐邈能中酒聖賢》宋代:蘇軾 原文: 無可奈何新白發,不如歸去舊青山,恨無人借買山錢。
譯文:沒有什麽辦法不讓新白發增添,不如歸葬於家鄉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沒有人借給我購田買房隱居的錢。 3、《元日》宋代:王安石 原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4、《代悲白頭翁》唐代:劉希夷 原文: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譯文: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雕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
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 5、《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壹片。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壹條白沙堤。
3.描寫“歷史變遷”的古詩有哪些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出自: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麽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
2、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出自: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譯文:我遙望古都長安壹帶,內心想得很多。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3、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出自:宋·司馬光《過洛陽故城》。
譯文:煙霧橫索,風雨呼嘯,從前的帝都現在只剩下寥寥的宮殿舊址。如果人們想要知道古往今來興亡交替的規律,看看洛陽城就知道了。
4、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自:唐·劉禹錫《烏衣巷》。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5、驪山四顧,阿房壹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
出自:元·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譯文: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被壹把火燒沒了,當時的繁華富貌,現在在哪裏?只見衰草蕭疏,水波旋繞。到現在留下的遺憾像煙花壹樣。
4.有誰知道歷史朝代更替的順口溜⑴ 夏商周秦西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國 遼宋夏金元明清 ⑵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壹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辛亥開民國 四九乃***和 ⑶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壹,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⑷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五代和十國,隋唐壹大統。 元明清三朝,中國疆土定。
⑸ 盤古開天又辟地, 炎黃二帝戰蚩尤。 堯舜大禹夏商周, 春秋戰國秦二漢。
三國二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國。 北南二宋元明清,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和國。
5.描寫中華歷史文化悠久的詩句1、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壹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壹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壹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2、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什麽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3、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壹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譯文
我來憑吊古人的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著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兒吹拂著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壹只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當年那功業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閑居,也被悲哀的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的寶鏡已難於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飲酒壹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4、西門
作者許渾 朝代唐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
登上高樓萬裏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鹹陽樓。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只有渭水壹如既往地向東流。
5、與諸子登峴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
6.請問有什麽感嘆歷史、時代變遷的詩句《過洛陽故城》 (唐)崔塗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
片墻看破盡,遺跡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
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過洛陽故城》 (宋)司馬光 其壹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其二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擴展資料:
《舊唐書 地理誌壹》載:隋大業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裏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壹帶人。
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
《全唐詩》存其詩1卷。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
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
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過洛陽故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