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是古琴曲。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壹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壹。
即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為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全曲***45段。全曲貫註壹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廣陵散》的來歷: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遊玩洛西時,為壹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裏更有壹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壹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壹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
擴展資料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 (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沖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據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的描述,《廣陵散》樂譜全曲***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
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誌。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壹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壹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壹個***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壹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壹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 暴 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誌,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清代曾絕響壹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 家管平湖 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近代琴學家楊時百,在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壹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
這是我國古代的壹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
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壹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參考資料:
中國網-廣陵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