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

蔡琰 胡笳十八拍

壹、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離亂,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幹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誌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壹會兮琴壹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二、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裏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誌摧心折兮自悲嗟。

三、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四、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淒楚。

五、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六、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七、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裏,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八、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中心)

九、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十、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壹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十壹、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湣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壹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十二、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十三、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壹步壹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十四、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壹喜壹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自思。

十五、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壹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我兮獨罹此殃!

十七、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覃。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幹。

十八、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余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賞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賞此詩,不要作為壹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文姬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心意在流淌。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壹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壹拍即點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機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象的真實寫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掠擄西去的。

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壹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壹生的不辛源於被擄。她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冰霜凜凜、原野蕭條、流水嗚咽,異方殊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徙,住在臨時用草筏、幹牛羊糞壘成的窩棚裏;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壹拍所謂誌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到第十壹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第十壹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壹拍中,蔡文姬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壹個淡遠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翹首藍夭,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春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的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廠,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壹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得埋骨兮長已矣。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壹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從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轉入不忍與兒子分別的描寫,出語便咽,沈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壹步壹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壹喜壹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代範時文在《對床夜話》中這樣說:此將歸別子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蔡文姬的這種別離之情,別離之痛,壹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湧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文姬這壹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人生旅程。

南宋滅亡後,全中國的漢人都做了亡國奴。南宋遺民詩人汪元亮為身在獄中的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無窮之哀。這壹時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舊臣逸民間很快流傳開來。根據《琴書大全》的記載,此曲引起了空前的***鳴。有人說,怊悵悲憤,思怨昵昵,多少情,盡寄《胡笳十八拍》。並出現了如 拍拍《胡笳》中音節,燕山孤壘心石鐵和蔡琰思歸臂欲飛,援琴奏曲不勝悲等感懷舊國的詩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壹首琴曲,雖表達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後,也許正是有這類流傳廣泛的不勝悲、充滿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鐵的堅持到底,從而使種族和文化的血脈不絕於縷,不斷延續下去。八十多年後,當抗元的兵戈縱橫於江南江北的時候,種族與文化終得以重生。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壹彈壹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裏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譯文及註釋

1、董大:董庭蘭,唐代著名音樂家,善彈琴。胡笳:樂器名。這裏的彈胡笳弄指用琴演奏《胡笳十八拍》這個曲調。房給事:指房琯。因任給事中,故稱。史稱其好賓客,喜談論,常在家召集賓客筵宴,聽董庭蘭彈琴。此詩題目,《河嶽英靈集》卷上,《唐文粹》卷十二、《唐詩紀事》卷二十,《唐音》卷四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唐詩紀》卷壹百二,《全唐詩》卷壹百三十三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唐詩品匯》卷三十、《刪訂唐詩解》卷九作: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文苑英華》卷三百三十四作:聽董庭蘭彈琴兼寄房給事。程千帆先生認為當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房給事;施蟄存先生則以為當同《河嶽英靈集》本。[2]

2、蔡女:蔡琰(文姬)。董卓之亂,蔡琰流落匈奴左賢王部,傳說她模仿胡笳聲音用琴曲演奏《胡笳十八拍》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拍:樂曲的段落。

3、漢使句:建安十三年(公元207年)曹操派使臣將蔡琰從匈奴贖回。歸客,指蔡琰。

4、商弦、角羽:古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摵摵(s),新華字典2001年修訂版讀音作sh,風吹葉落聲,喻琴聲。

5、嘶酸句:形容琴聲有如雛雁失群的嘶聲,令人心酸悲痛。陸厥詩:君不見孤雁關外發,酸嘶度楊越。斷絕句:據《梁鼓角橫吹曲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寸斷。形容琴聲有如蔡琰母子訣別時悲痛欲絕。

6、烏孫,《漢書西域傳》:武帝時遣江都王劉建女劉細君與烏孫和親。公主歌曰:吾家嫁我兮天壹方,吾家嫁我兮天壹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邏娑:吐蕃城名,今西藏拉薩市。該句言文成、金成公主到吐蕃和親事。

7、變調:指由前文商、角、羽調變為宮調、徵調。飄灑,言如風雨驟至。

8、迸泉,噴湧的泉水。迸,湧。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颯颯,水聲。木末,樹梢。

9、東掖垣:房琯居所。唐代給事中屬門下省,在禁中東面,亦稱左省。掖垣,禁墻也。鳳凰池:指中書省所在地,在禁中西面,亦稱右省。中書多承寵任,人謂中書省為鳳凰池。《晉書荀勖傳》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悵。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何賀邪!青瑣門,刻有連環圖案加以青色塗飾的宮門。該句化用梁範雲《古意贈王中書》詩:攝官青瑣闥,遙望鳳凰池。

賞析

李頎此詩,約作於公元747-748年(天寶六、七載)間。董大即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所謂胡笳聲,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聲調翻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彈琴而非吹秦胡笳。

這首詩通過董大彈奏《胡笳弄》這壹歷史名曲,來贊賞他高妙動人的演奏技藝,也以此寄房給事(房琯),帶有為他得遇知音而高興的心情。

詩開首不提董大而說蔡女,起勢突兀。蔡女指東漢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歸漢時,感笳之音,翻笳調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於段)。三、四兩句,是說文姬操琴時,胡人、漢使悲切斷腸的場面,反襯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兩句反補壹筆,寫出文姬操琴時荒涼淒寂的環境,蒼蒼古戍、沈沈大荒、烽火、白雪,交織成壹片黯淡悲涼的氣氛,使人越發感到樂聲的哀婉動人。以上六句為第壹段,詩人對胡笳聲的來由和藝術效果作了十分生動的描述,把讀者引入了壹個幽邃的藝術境界。讀者要問:如此深摯有情的《胡笳弄》,作為壹代名師的董庭蘭又彈得如何呢?於是,詩人順勢而下,轉入正面敘述。從蔡女到董大,遙隔數百年,壹曲琴音,把兩者巧妙地聯系起來。

先拂商弦後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為第二段。董大彈琴,確實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寫彈琴開始時的動作。古琴七弦,配宮、商、角、徵、羽及變宮、變徽為七音。董大輕輕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為曲調開始時遲緩而低沈。琴聲壹起,四郊秋葉被驚得摵(sh設)摵而下。壹個驚字,出神入化,極為生動。詩人不由得贊嘆起董夫子來,說他的演奏簡直象是通神明,不只驚動了人間,連深山妖精也悄悄地來偷聽了。言遲兩句概括董大的技藝。言遲更速、將往復旋,指法是如此嫻熟,得心應手,那抑揚頓挫的琴音,漾溢著激情,像是從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來。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繚亂,那麽琴聲究竟如何呢?詩人不從正面著手,卻以種種形象的描繪,來烘托那淒惻動聽的聲音。琴聲忽縱忽收時,就像空廓的山間,群鳥散而復聚。曲調低沈時,就像浮雲蔽天;清朗時,又像雲開日出。嘶啞的琴聲,仿佛是失群的雛雁,在暗夜裏發出辛酸的哀鳴,嘶酸的音調,正是胡兒戀母聲的繼續。詩到此忽然宕開壹筆,又聯想起當年文姬與胡兒訣別時的情景,照應了第壹段蔡女琴聲,而且以雛雁喻胡兒,更使人感覺到琴音的悲切。接著二句,引自然界景物來反襯琴聲的巨大魅力。琴聲回蕩,河水為之滯流,百鳥為之罷鳴,世間萬物都為琴聲所感動了,這就是通神明了。其實,川不會真靜,鳥不會罷鳴,只是因為琴聲迷住了聽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聲而已。詩人接著指出,董大的彈琴不僅僅是動聽而已,他還能完美地傳遞出琴曲的神韻。側耳細聽,那幽咽的聲音,充滿著漢朝烏孫公主遠托異國、唐朝文成公主遠度沙塵到邏娑(拉薩的另壹音譯)那樣的異鄉哀怨之情。這與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詩人才從正面描寫琴聲,而且運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沈的音,但壹經變調,就忽然飄灑起來。忽而象長風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掃過樹梢的泉水颯颯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發出呦呦的鳴聲。輕快悠揚,變幻無窮,不禁使聽者心醉入迷。

這壹段,詩人洋洋灑灑,酣暢淋漓,從不同的角度表現董大彈奏《胡笳弄》的情景。由於董大爐火純青的技藝,蔡女十八拍豐富的琴韻得到充分的體現。詩人對董大的贊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後四句,是兼寄房給事的。唐朝帝都長安,皇宮面南坐北,禁中左右兩掖分別為門下、中書兩省。鳳凰池指的是中書省,青瑣門是門下省的闕門。給事中正是門下省之要職。詩沒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邇宮廷,官位令人羨艷。最後,詩以贊語作結。房琯不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脫略。這樣的高人,正日夜盼望著妳抱琴而去呢!這裏也暗示董庭蘭得遇知音,可幸可羨。而李頎對董彈《胡笳弄》的欣賞,以及所作的傳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為。

值得特別註意的是,這首詩關聯著三方面──董庭蘭、蔡琰和房琯.寫董庭蘭的技藝,要通過他演奏《胡笳弄》來寫。要寫《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聯系起來,既聯系她的創作,又聯系她的身世、經歷和她所處的特殊環境。全詩的特色就在於巧妙地把演技、琴聲、歷史背景以及琴聲所再現的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筆姿縱橫飄逸,忽天上,忽地下,忽歷史,忽目前。既周全細致又自然渾成。最後對房給事含蓄的稱揚,既為董庭蘭祝賀,也多少寄托著作者的壹點傾慕之情。李頎此時雖久已去官,但並未忘情宦事,他是非常希望能得遇知音而壹顯身手的。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作者: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壹彈壹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四郊秋葉驚[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裏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註釋: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樂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宮商角徵羽為五音。

4、邏娑:今西藏拉薩市。

5、東掖垣:房任給事中,屬門下省。

6、鳳凰池:鳳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譯文:

當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彈奏此曲總***有十八節。

胡人聽了淚落沾濕邊草,

漢使對著歸客肝腸欲絕。

邊城蒼蒼茫茫烽火無煙,

草原陰陰沈沈白雪飄落。

先彈輕快曲後奏低沈調,

四周秋葉受驚瑟瑟雕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來偷聽。

慢揉快撥十分得心應手,

往復回旋仿佛聲中寓情。

聲如山中百鳥散了又集,

曲似萬裏浮雲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雛雁夜裏嘶叫,

象胡兒戀母痛絕的哭聲。

江河聽曲而平息了波瀾,

百鳥聞聲也停止了啼鳴。

仿佛烏孫公主遠懷故鄉,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聲忽轉輕松瀟灑,

象大風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颯颯射向樹梢,

有如野鹿呦呦鳴叫堂下。

長安城比鄰給事中庭院,

皇宮門正對中書省第宅。

房才高不為名利約束,

晝夜盼望董大抱琴來奏。

賞析:

全詩寫董大以琴彈奏《胡笳弄》這壹歷史名曲,意在描摹琴聲,明以贊董大,暗以頌房。

全詩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聲,以及歷史背景、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既周全細致又自然渾成。最後稱頌房,也寄托自身的傾慕之情。詩以驚人的想象力,把風雲山川,鳥獸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為描摹琴聲的各種變化,使抽象的琴聲變成美妙具體的形象,使讀者易於感受。是壹首較早描寫音樂的好詩。

題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題元十八溪居

溪嵐漠漠樹重重,水檻山窗次第逢。

晚葉尚開紅躑躅,秋芳初結白芙蓉。

聲來枕上千年鶴,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魚鮮飯細酒香濃。

譯文及註釋

遠望明凈的小溪上霧氣茫茫,兩岸樹木密密層層。壹路山水目不暇接,欄桿小窗依次迎面而來。秋葉間依然有紅紅的杜鵑綻放,初秋的花朵只看到潔白的芙蓉。倚枕而眠,耳邊似乎傳來千年仙鶴的聲音;舉杯***飲,杯中竟然映出五老峰的影子。更令人感動慚愧的是主人殷勤熱情的留客心意:魚肉鮮美,飯食精細,酒味醇香濃郁。

賞析

《題元十八溪居》是唐朝著名文學家白居易所做的七言律詩。這是壹首廣為人們所稱道的七言律詩。是為其好友元十八在廬山下的依山傍水的莊園而作。元十八,即元宗簡,字居敬,有《元少尹文集》。這首小詩從作者赴友人溪居途中寫起,層層推進,為讀者展示了優美宜人的友人住所及主客歡融無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