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有關的詩: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4、《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5、《木蘭花慢》宋·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
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國慶中秋同壹天的意義:
1、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國慶節是我國的國家慶典日,象征著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而中秋節則代表著團圓和感恩,強調的是家庭和社區的和諧。
當這兩個重要的日子在同壹天出現,我們既能夠感受到國家的強大和繁榮,也能深深體驗到家人的團聚和溫暖。這種雙重意義使得這個日子更加特殊和神聖。
2、這壹天的出現也象征著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完美結合。國慶節是現代中國的象征,代表著我們走向世界的雄心壯誌和開放包容的姿態。
中秋節則是我國古老文化的瑰寶,傳承了千百年,傳遞著深深的人文關懷和鄉土情結。當這兩者相遇,我們看到了古老與現代、保守與創新的完美交融,也展現出我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能力。
3、國慶中秋同壹天也有著促進全球文化交流的意義。作為越來越有影響力的中國,我們的文化也在不斷影響著世界。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在國內有重要意義,也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關註和討論。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國的文化,加強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